战场更加险象环生,无人机自保需努力

近期,俄军战斗机多次投射照明弹,导致美军MQ-9无人机改变航线或被迫返航,甚至出现损伤。随着军用技术进步,针对无人机的各种杀伤手段层出不穷,无人机要想保护自身、完成任务,有必要提升技战术水平,开发新招数。

据国外媒体报道,俄军战斗机“骚扰”美军无人机的手段可谓“花样百出”。7月26日,俄军投射照明弹,击中了美军无人机。这是7月发生的第六起类似事件。7月23日,俄军战斗机在美军无人机上空投射了数枚照明弹,而这些照明弹依靠降落伞慢慢下降,迫使无人机降低高度并减速避让,但螺旋桨仍被照明弹击中,最终无人机在操作员努力下侥幸返回基地。今年3月,俄军战斗机曾在黑海上空朝一架美军无人机喷洒燃油,甚至直接碰撞,导致该无人机坠海。


美军公布的视频截图

其实,自20世纪60年代无人机正式进入军事作战领域以来,反无人机技术也应运而生。纵观现代战争中的无人机表现,可以发现其存在一些共性缺陷,包括飞行速度慢、飞行高度低、防护能力弱、隐身性能差、严重依赖无线电通信或卫星导航技术等,而反无人机手段正是利用这些缺陷,成为无人机的战场“克星”。

根据对无人机的损害方式,现有的反无人机手段大致可分为“软杀伤”和“硬摧毁”两类。所谓“软杀伤”,就是通过对无人机实施遥控指令欺骗、无线电干扰与导航诱偏等,迫使无人机返航或降落。“硬摧毁”则是利用各种传统或新兴的防空手段,对无人机进行直接破坏。

2018年,伊朗通过导航诱偏手段,将一架美军MQ-9无人机诱偏到地面降落并“没收”。在也门和利比亚上空,美军MQ-9无人机多次被防空导弹击落。如今,俄罗斯“解锁”了对付MQ-9无人机的一系列新技能,用燃油泼,用照明弹砸,或者让战机在无人机前方开足马力,干扰无人机的飞行稳定性,甚至直接撞击,各种手段令人眼花缭乱,充分体现了现代军事斗争环境的复杂性,又把握住了博弈的“分寸”。

面对反无人机手段的日新月异,为了完成既定作战任务,同时保全自己,无人机必须不断提高自身战术水平,开发新招数,既要“苦练内功”,还需“巧借外力”。

“苦练内功”要求,无人机必须千方百计提高突防能力和自主导航、感知、决策能力。

要想提高无人机的突防能力,最好的办法是让对方“看不见”“看不清”,那么隐身设计就成为重中之重:借助外形隐身和材料隐身技术,使无人机的雷达散射面积缩小;通过控制表面温度及红外发射率,降低无人机的红外辐射特征;未来还有望采用等离子体隐身技术,进一步降低无人机的暴露概率。

针对逐渐普及的导航诱偏和电子干扰手段,无人机正在发展自主、隐蔽、抗干扰、静默无源的全源组合导航能力,结合深度学习与数据融合技术,争取获取战场态势实时感知、实时避障及合理路径规划能力。为了适应高烈度、强对抗的作战需求,无人机还在积极应用人工智能技术,以便提高效率,缩短决策和行动时间。

此外,体系化建设无人机家族,提升装备的互用性,从而大幅降低研发和采购成本,同样是当前发展方向。一些国家还在探索使用多种平台搭载无人机,如运输机、无人航母、潜艇等,进而提升无人机使用的灵活性。而随着高超声速武器“以快制胜”,广受青睐,高超声速无人机也逐渐成为各国军事科研的热点。

“巧借外力”要求,无人机需发展蜂群作战、有人-无人协同作战能力等。

随着战场形势复杂化和信息化技术发展,单打独斗不再是主流,多架同型或不同型号的无人机各司其职,将是大势所趋。有的无人机专司警戒,有的无人机负责打击,有的无人机实施“垫后”评估,各有分工,又相互补位。美国正在发展的“超级蜂群”“进攻性蜂群使能战术”等项目,就是希望借助人工智能帮助,使得数以千计的廉价无人机在战场上“无所不能”。

利用有人机应变强、态势感知强、火力齐全的优势,弥补无人机载弹量有限、态势感知弱等短板,有人机和无人机相互策应,协同作战,将是未来战场上的重要特征。美国空军的“协同作战飞机”无人机项目计划与“下一代空中主宰”战斗机、其他有人作战系统配合使用。此外,美国“远射”无人机项目已进入最后的演示验证和测试阶段,旨在开发能够在有人机旁边或前方发射多种空空导弹的无人机,以便增加导弹的打击距离并降低风险。

随着反无人机技术发展,传统无人机装备已很难适应高烈度战争需求,各类新型无人机呼之欲出,总体来看,更加强调智能自主、体系协同、低价高效、战法创新,值得高度关注。(作者:杨慧君 图片来源:美军 把关专家: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科技委副主任 江帆)

图文简介

近期,俄军战斗机多次投射照明弹,导致美军MQ-9无人机改变航线或被迫返航,甚至出现损伤。针对无人机的各种杀伤手段层出不穷,无人机要想保护自身、完成任务,有必要提升技战术水平,开发新招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