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规划科普知识

1、绿地指标(三项)
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城市中居民平均每人占有公共绿地的数量。
绿地率:城市中各类绿地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绿化覆盖率:城市绿化种植中的乔木、灌木、草坪等所有植被的垂直投影面积占城市总面积的百分比。

2、城市用地
指按城市土地使用的主要性质划分的各类用地的总称。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城市用地一般包括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用设施用地、绿化用地、水域、特殊用地和其他用地等。

3、逆城市化
即由于交通拥挤、犯罪增长、污染严重等城市问题的压力日见增大,城市人口开始向郊区乃至农村流动,在那里形成一个绿色的生态环境。

4、再城市化
也称“再城镇化”,城市化发展进程的一个阶段。
所谓再城市化,是针对“逆城市化”而言的。当城市化发展到一定水平时,过度集中带来的不利影响开始凸现,城市发展开始倾向分散,最终导致“逆城市化”:城市人口、工商业向农村分散,而城市中心区发展缓慢,甚至开始衰落。
在此背景下,国家与城市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调整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了所谓再城市化。总言之,再城市化就是进一步提升城市化的功能和内涵。

5、地理信息系统
有时又称为“地学信息系统”或“资源与环境信息系统”。它是一种特定的十分重要的空间信息系统。它是在计算机硬、软件系统支持下,对整个或部分地球表层(包括大气层)空间中的有关地理分布数据进行采集、储存、管理、运算、分析、显示和描述的技术系统。

6、土地开发
从广义上来讲指因人类生产建设和生活不断发展的需要,采用一定的现代科学技术的经济手段,扩大对土地的有效利用范围或提高对土地的利用深度所进行的活动,包括对尚未利用的土地进行开垦和利用,以扩大土地利用范围,也包括对已利用的土地进行整治,以提高土地利用率和集约经营程度。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土地开发主要是对未利用土地的开发利用,要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未利用土地开发是补充耕地的一种有效途径。

7、城市群
(城市带、城市圈、都市群或都市圈)指以中心城市为核心,向周围辐射构成城市的集合。城市群的特点反映在经济紧密联系、之间的产业分工与合作,交通与社会生活、城市规划和基础设施建设相互影响。由多个城市群或单个大的城市群即可构成经济圈。

8、建筑红线
也称“建筑控制线”,指城市规划管理中,控制城市道路两侧沿街建筑物或构筑物(如外墙、台阶等)靠临街面的界线。
任何临街建筑物或构筑物不得超过建筑红线。
建筑红线由道路红线和建筑控制线组成。道路红线是城市道路(含居住区级道路)用地的规划控制线;建筑控制线是建筑物基底位置的控制线。基地与道路邻近一侧,一般以道路红线为建筑控制线,如果因城市规划需要,主管部门可在道路线以外另订建筑控制线,一般称后退道路红线建造。任何建筑都不得超越给定的建筑红线。

9、城市首位度
是一国(地区)范围内首位城市与第二位城市人口数量之比。
表明某国家或地区不同规模城市的差异程度。
通常用它来反映该国或地区的城市规模结构和人口集中程度。一般认为,城市首位度小于2%表明结构正常、集中适当;大于2%则有结构失衡、过度集中的趋势。

10、三区六线
所谓“三区”就是在镇域范围内确定不准建设区(区域绿地)、非农建设区(城镇建设区)、控制发展区(发展备用地)三大类型地区的规模和范围;“六线”就是确定城镇建设与发展用地的空间布局和功能分区,以及镇中心区、主要工业区等位置、规模,建立城镇拓展区规划控制黄线、道路交通设施规划控制红线、市政公用设施规划控制黑线、水域岸线规划控制蓝线、生态绿地规划控制绿线、历史文化保护规划控制紫线等“六线”规划控制体系。

图文简介

关于城市规划的10个小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