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航天、海上发射、火箭回收……你关心的火箭问题,答案都在这儿

3月4日,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开幕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火箭院姜杰、祝学军、夏宇红3名全国政协委员参会。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火箭院首席总师姜杰介绍,2022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继续保持高强密度发射,多型运载火箭相继承担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此外,姜杰院士还就大家关心的商业航天、海上发射、火箭回收技术、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及重型运载火箭的研制情况进行了解读。

哪些新一代运载火箭可用于商业航天发射?

图片

■ 长征八号运载火箭

是我国新一代主力中型运载火箭,秉承了新一代火箭”通用化、系列化、组合化”的发展思路,具有良好的继承性、经济性、先进性和适应性,可满足中低轨道高密度发射任务需求。其特点使其可承担商业发射任务,满足大部分市场需求。

图片

■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

是我国长征系列家族中首个固体运载火箭,也是首型适应多态发射的全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具备发射周期短、发射场设施保障要求低的特点,可以陆上发射,也可以海上发射,主要用于支持民商小卫星及星座的快速组网、补网发射。

中国商业航天发射前景如何?

国内商业发射市场需求规模近年来发展尤为迅速。随着国家政策逐步放开卫星制造和应用的权限,在传统航天发射市场外,民营企业积极进入航天领域,商业卫星成为主要手段和最佳切入点。中低轨卫星凭借技术门槛较低的特点,正在成为商业卫星的主要发展方向,未来市场将不断壮大,遥感和通信卫星是主流。按照平均每次发射10颗卫星估算,需要220次商业发射。

图片

■ 捷龙三号运载火箭

预计今年9月首飞,2022年已经初步安排了2-3发发射任务,2023年后将满足每年不少于5发任务,并呈逐年增长趋势。

图片

■ 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

近年一直承担商业发射任务。今年长征十一号运载火箭将执行4-5次发射任务,其中商业发射任务预计有1-2次。

海上发射具备哪些优势?

海上发射是一种新型、高效、灵活、经济的发射模式,可灵活选择发射点和航落区,满足各种轨道的有效载荷发射需求,目前我国可执行海上发射任务的火箭主要有长征十一号和捷龙三号运载火箭,均为固体运载火箭。

图片

海上发射的必要性和优势主要有:

■ 可以为我国快速进入空间提供新的发射模式,填补国内海上发射空白及国际固体火箭海上发射空白,促进中国航天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可以大幅增强低倾角轨道载荷发射能力,满足我国和“海上丝绸之路”沿线有关国家的发展需求,为中国火箭“走出国门”开辟新的道路。

■可以充分释放火箭的运载能力,减少陆上发射落区的影响,满足日益增长的小卫星发射市场需求;可以灵活选择发射点,有效解决航落区安全性问题。

■可以促进航天技术和海洋工程技术的跨域融合发展,为今后实现全球海域发射、可重复运载火箭海上回收奠定技术基础。

■海上发射工程,是航天领域探索融合发展新模式的一种重要实践,可以促进航天技术发展,充分利用我国船舶、码头及民用测控设备等资源,建立开放、共享的融合发射体系,为商业卫星的批量发射、快速补网提供有力支撑。

火箭院在火箭回收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火箭回收是建设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重要基础,重复使用航天运输系统的研制将实现我国航天运输由一次性使用向重复使用的重大跨越,大幅提升我国进出空间和利用空间的能力,拥有解决落区安全、降低发射成本、推动技术发展的显著优势。

当前火箭回收相关的技术攻关正在开展,其技术难点主要包括发动机多次启动技术、复杂气动外形下的热环境预示及大面积热防护技术等。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研制情况如何?

图片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正处于关键技术攻关及方案深化论证阶段,火箭的研制将突破13项重大关键技术,其中包括多机并联复杂环境预示与控制技术、自主飞行控制重构技术等,这些技术决定了火箭的性能指标,是载人登月任务完成的基本前提。另外还包括高性能结构材料应用技术、快速测发技术等,这些技术则直接影响火箭的技术水平,是火箭方案先进性的重要体现。

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探索了高效的运载火箭研发制造模式,打造了安全可靠、性能先进的载人运载火箭系列,同时满足载人月球探测及近地空间站后期运营需求。

载人登月是数千年来中国人追逐的美好梦想,也是世界大国科技水平和国家实力的综合体现,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使命召唤下,实现无人探测向载人登月的重大跨越迫在眉睫。新一代载人运载火箭的研制,将使我国具备2030年前载人登陆月球的能力,并为后续月球科考与开发、深空探测及空间资源利用打下基础。

为什么要研制重型运载火箭?

重型运载火箭具有跨代意义,其研制需要8到10年时间。

图片

■应用领域:

重型运载火箭可跨越式提升我国进入空间和利用空间的能力,任务覆盖面广、适应性强,既可用于空间舱段、空间电站等近地轨道大规模发射任务,也可用于载人登月、载人火星/小行星探测、太阳系边际探测等深空探测任务,使我国空间活动进入全新的大规模探测阶段,保障我国在宇宙探索和空间开发中的优势地位。

■特点及意义:

重型运载火箭极具技术先进性,其研制必将伴随运载火箭设计、生产、试验等相关一系列关键技术的集群突破,牵引运载火箭及各类新型航天器的集群化发展,并辐射带动航天相关产业全面发展,促进国家航天科技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跨越式提升,强有力地支撑航天强国战略。同时,重型运载火箭可为我国未来国际商业发射服务开辟新途径,通过一箭多星、大型空间平台、深空探测等任务的国际发射,带动航天发射服务产业的发展。

重型运载火箭工程的实施,还将大幅度提升精密制造、新材料、新工艺等相关领域的科研生产能力,使我国在一些关键领域形成引领世界相关技术发展的优势能力,形成以系统创新为牵引、专业技术创新为支撑的良好格局。同时,还将牵引带动我国相关行业的技术革新、产业升级和经济高质量发展,有力引领和推动科技强国和制造强国建设。

素材来源:航天科技一院 院宣

编辑:高诗淇

监制:王涑

来源: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来源: 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

图文简介

2022年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继续保持高强密度发射,多型运载火箭相继承担重大航天工程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