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风着陆场将首次接航天员回家,为什么是这里?

“在返回舱着陆过程中,着陆场系统将发挥重要作用。该系统负责飞船返回舱的返回测量、搜索寻找和航天员的营救。”全国空间探测技术首席科学传播专家庞之浩告诉科技日报记者。

神舟十三号回家进入倒计时

王亚平跳着绳逐渐“起飞”,实力演绎“回家前高兴到飞起”……这几天,一段关于“‘太空出差三人组’回家前在忙啥?”的视频引发关注,大家纷纷留言:“欢迎三位英雄回家!”

2021年10月16日,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搭乘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进入天和核心舱,成为入住中国空间站的第二批航天员。

约180天的太空飞行中,他们在地面科技人员支持下,圆满完成了2次出舱活动、2次“天宫课堂”太空授课活动,开展了多项科学技术试验与应用项目。如今,他们正在紧张有序地为飞船返回做准备工作,并将按计划于4月中旬启程回家。

据了解,此次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不再是在过去常用的四子王旗主着陆场着陆,而是在副着陆场,即东风着陆场着陆。

与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相比,这次最大的亮点——首次采用快速返回方案,所以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返回将上演“速度与激情”。从计划来看,返回速度可能要快一点,也就是在太空飞行的时间可能短一点。

Q1

为什么选择东风着陆场?

位于阿拉善盟额济纳旗境内的东风着陆场区地形多样,有沙漠、戈壁、山地,基本涵盖了需要进行试验的各种着陆地形,其实践意义非常大。

东风着陆场虽然位于沙漠之中,但是更接近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在搜救队的日常驻扎和演练中都可以依托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并且在搜救完毕后可以就近返回,减少了搜救队和航天员的舟车劳顿,也可以节省着陆场的建设和维护费用。

图片

Q2

为何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都选择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一、面积很大很空旷,东风着陆场面积达到了2万多平方公里,南北长190公里,东西宽120公里。尽管返回舱每一次都精准触地预定点,但万一受到其它因素影响偏离了预定点,面积大就具有很强的缓冲能力。

二、东风着陆场位于巴丹吉林沙漠和戈壁带,地形多样,有沙漠、戈壁和山地,重点是人烟稀少,这也是为人们的安全着想。

图片

三、东风着陆场到处都是沙漠、戈壁、山地,具有维护费用低、方便展开搜救、有利治疗、气候稳定、后勤保障能力强、不影响当地经济等特点。

神舟十二正在返回央视直播画面(图源:中国载人航天官网)图片

图片

四、东风着陆场位于黄沙漫布的草原之上,沙质草原完全符合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的着陆需求,并且它在距离上更具有着陆优势,在飞船降落的时候可以快速地实现人与仓同时降落。因地理位置更加平缓一些,而且沙漠的环境色调单一,也更方便尽早发现飞船,尽早实施救援。

图片

东风着陆场启用以来,先后完成了长征七号缩比返回舱和长征五号B返回器搜索回收任务。并于2021年9月完成了神舟十二号搜救回收任务,实现了“舱落机临、安全出舱、健康回京”的目标。

图片

向所有航天科技工作者致敬

航天科技探索充满挑战

期待神舟十三号圆满完成任务

全员就位

静待归航

综合来源:中国科技网、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阿拉善广播电视台、甘肃发布等

来源: 科普中国

图文简介

全员就位 静待归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