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学有多浪漫?且看超导与自旋波的“相爱相杀”

作者 | 罗会仟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在固体材料里,有两个电磁学现象总是冤家路窄,那就是超导和铁磁性。但是,最近有科学家声称把他俩个撮合在了一起,还互动起来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在将来又会有什么重要用途呢?今天我们一起聊聊超导与自旋波的爱恨情仇。

说到超导啊,大家可以简单理解为“超级导电”。也就是说有一些材料在某个温度之下,导电能力非常强,强大到电阻彻底消失为零。超导体不仅有绝对的零电阻,它还有完全的抗磁性。也就是说,它对外磁场的响应是负的,而且负的很彻底,一旦完全进入超导的状态,所有外磁场都被排出体外了,抗磁体积达到100%。超导体的抗磁性是最强大的抗磁,跟自然界其他的抗磁材料对比就知道高下,比如热解石墨,它的抗磁体积才只有0.04%,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水也是抗磁的,但是抗磁体积只有可怜的0.001%,也就是十万分之一。

超导体的完全抗磁性

至于铁磁性,就是大家常说的磁铁的磁性,本质上就是材料内部的原子存在磁矩,它们整齐划一排列起来了,形成了一个小磁畴,也就是一个小块的磁铁。然后这些磁畴又再整齐排列起来,这叫“自发磁化”,这样材料整体就具有很强的磁性了。最强的永磁铁是钕铁硼,可以达到0.5T左右,吸住你的钥匙都很难拔下来。

为什么说超导和铁磁是“冤家路窄”呢? 这是因为超导体可以实现零电阻和完全抗磁性的重要原因,是其内部的导电电子发生了“配对相干凝聚”。也就是动量相反的一对对电子手牵手,这些电子对还以共同的节拍运动形成一个整体,有个高大上的名词描述它们,叫做“宏观量子凝聚态”。而磁场呢,就是破坏这种宏观量子凝聚态的幕后黑手,当磁场不太强的时候,电子集体可以抵御它们,所以轻松达到完全抗磁。但是,一旦磁场进入超导体内部,电子对们就要想办法抵消它,于是围着磁通线反方向转来强制它。如果磁场再强大一些,电子对就承受不住磁力的拉扯,最终要被拆散,超导的零电阻就随之彻底破坏了。

正是如此,我们一般很少去铁磁的材料里面探索超导电性,也很少把超导体和铁磁体放到一块儿去用它们。但是最近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学院的科学家们,就十分有创意地把超导体放在了铁磁材料的结构里,而且还借助超导体的强大抗磁性,改变材料内部磁性相互作用。实验观测到效果就是,改变了铁磁自旋波——也就是铁磁磁矩在微观尺度上的舞蹈,它具有波的特性。超导抗磁性的介入,让它们的波长和传播方向发生了改变。这是怎么做到的呢?

他们选择了一种十分常用的铁磁材料——钇榴石,它们铁磁性很强,而且在低温下可以清晰看到自旋波。他们“看”的方法也十分先进,用的是金刚石色心成像。因为金刚石经常会含有少量的氮原子空位,而且对磁场十分敏感,可以借助光学的方法观测金刚石光谱的变化,就能判断那个位置有没有磁场以及磁场的强度。简单来说,就是往透明膜上撒一层细细的金刚石小晶粒,然后拍照就行了,这个方法看起来有点“土豪”,但是也没有你想象的那么贵。

实验方案示意图

接下来,他们在钇榴石表面覆盖了一层钼铼(MoRe)合金超导体,临界温度为8.7 K,在超导体两边搭建了一个金桥,用来架空金刚石色心探测阵列。在超导温度以上,也就是10.7 K的时候,他们看到了一条条细细的条纹,那就是铁磁自旋波——铁磁磁矩在微观尺度上的舞蹈,它具有波的特性,所以看到就像一条条水波纹一样。然后,降温到5.5 K,钼铼合金就超导了。这个时候,强大的抗磁性使得自旋波朝两边挤,超导体下方自旋波的花纹变得稀疏,也就是波长变大了;超导两侧的花纹则变得略微密集了一些,也就是波长变短了。研究人员还巧妙设计了器件的结构,发现铁磁自旋波的方向或许可以发生改变,比如让超导体充当一面“镜子”,就像反射光那样,把自旋波反射回去,反射回去的自旋波还可能与入射的自旋波发生干涉,十分有趣!

实验测量结果

他们基于理论模型和实验数据,还得到了超导体的伦敦穿透深度,这是与衡量超导体负责导电的电子对密度的重要物理参数相关,也就可以用来研究超导机理。进一步的话,有可能未来设计出各种超导的“反射镜”、“透射镜”、“光栅”、“滤波器”、“光纤”等等来控制铁磁自旋波,开启了磁通器件调控的新大门。

不过话说回来,超导并不是和所有的自旋波都不相容,如果材料体系是反铁磁的,那么反铁磁长程自旋波的存在通常和超导是竞争的,但是,短程的反铁磁涨落却可能是帮助超导来配对的。换句话说,如果磁性原子不要跳整齐划一的广场舞,而是男女搭配在小范围跳华尔兹的话,那么超导还是会爱上这种旋律的。反铁磁涨落帮助下的超导配对,温度可以达到很高,我们熟知的高温超导体,包括铜氧化物和铁基高温超导体,就属于这一类。

既然超导和铁磁自旋波不再互不兼容,那么未来我们或许可以期待更多的超导与磁性的复合体,构造出更方便、更好用的电磁学元器件!

本文为科普中国·星空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名称:罗会仟

审核:郭静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图文简介

出品:科普中国-星空计划(创作培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