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中的数字“神助攻”|数字素养

一年一度,备受国人关注的高考如期而至。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为了提升高考工作的整体效率,加强考场公平性、安全性,现在的高考,都使用上了哪些科技。

进考场前手段一:人脸识别

早些年,监考老师只是通过身份证与现场考生的对照,然后据此判断,是否为替考。

然而,监考老师有限,那么多考生,一一检查需要大量时间。而且身份证照片和真实本人多多少少都会存在差异。

早些年只有一个手段,那就是花巨资加强监考老师的培训,把他们全都培训成类似“神探”的级别,一看证照,一秒内就能识别是否替考。

显然这不现实,因为成本过于巨大。

图片2.png

考生人脸识别认证(来源:新华社)

如今,中国绝大多数省份的高考依托人工智能技术,已经采用了先进的人脸识别系统,这就极为高效解决了替考问题。

人工智能在持续进步,人脸识别必然也在进步,未来,就算是同卵双胞胎,也难以逃过人脸识别系统。

最后,无论再怎么千叮嘱万嘱咐,每年都会有考生忘记带身份证和准考证,或者证件在路上丢失,继而进考场时出现麻烦。

但现在,在一些地区,因为有了人脸识别系统,即使身份证和准考证在路上丢失了,也可以辅助其他验证措施,继而顺利进入考场。

进考场前手段二:安检门

除了人脸识别,进考场前,不少省份已经开始采用了“安检门”。

图片3.png

高考安检,图片来自新华网。

考场上,若有一个手机或者智能手表,那试卷上的答案是很容易查出来的。早些年,一些舞弊案例中的考生甚至使用了带有显示屏的橡皮擦和尺子。

这种橡皮擦和尺子在开机前与常规橡皮擦和尺子无异,但开机后,它们就是一块可以显示各种资料的显示屏。

然而,许多考场采用了安检门后,若携带的手机、智能手表、手环、智能眼镜,或改装后的橡皮擦和尺子,那么很难逃过安检门的“法眼”,会在第一时间被查出。

考试中手段一:AI阅卷

现在的考卷都有大量的选择题,于是在考场上就存在偷看他人答案、以手势和眼神等肢体语言传递答案等问题。

一个极为巧妙的解决办法是采用AB卷,准考证单号学生用A卷,准考证双号学生用B卷。

这两种卷子的题目都是一样的,但是选择题的答案不一样。而这个不一样,可以有两种手段实现。

一种是“题号错位法”,就是打乱选择题的顺序。

一种是“选项错位法”,也就是说,选择题都是一样的,顺序也是一样的,但每一道选择题中,其选项是错位的。

即:同一道选择题,在A卷中,选项C是正确答案。而在B卷中,选项D才是正确答案。

AB卷极好,但存在一个很大的问题,这会造成阅卷老师的极大负担,不同的卷子,不同的答案,很容易出错。

然而,如果通过机器扫描答题卡,采用人工智能机器阅卷,则AB卷带来的阅卷难题迎刃而解。

考试中手段二:在监考加入AI

过去的高考,全凭在场的监考老师,而一个监考老师只有一双眼睛,两个监考老师只有两双眼睛。

然而现在,大多数省份的高考采用了视频监控,于是,这就从过去的单纯依靠两个监考老师变成了多双眼睛同时远程在监考。

而监控的视频是可以留存的,可以后期查看。

另外,监控的画面也从过去的标清逐渐变成了高清,如今,又从高清变成了“超高清”,考生的任何一个小动作都能看清楚。

图片1.png

高考云端监控,图片来自新华网。

另外,过去的考场监控系统,只能做到远程云端监控,以及监控画面留存的作用。

而现在,在原先的基础上还引入了AI监控系统,效率再次大幅提升。这个聪明的AI监控系统,它能第一时间识别考生的各种异常动作,如果发现疑似作弊的行为,就会触发AI监控系统,随后立即通知监考老师或其他工作人员进行复核。

考试中手段三:频率压制

前些年,高考安检还不是那么完善的时候,有考生将手机藏于衣服内,避开了安检。

为防止此类现象发生,除了安检系统升级外,手机信号的压制也进行了升级。

之前的考场手机信号压制,大多只能干扰2G、3G和4G信号。由于5G信号是最新采用的,难免有“漏网之鱼”。然而今时不同往日,对考场5G信号的屏蔽早已得到解决。

有的省份甚至还派出无人机在考场上空巡航,无人机搭载高灵敏度设备,能够在高空全方法捕捉无线电信号,实现全频捕捉和定位。

作者:寒木钓萌 科普作家、科技部“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获得者

审核:兰名荥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副教授

出品:科普中国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中科数创(北京)数字传媒有限公司

图文简介

一年一度,备受国人关注的高考如期而至。今天,我们就来细数一下,为了提升高考工作的整体效率,加强考场公平性、安全性,现在的高考,都使用上了哪些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