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科学家去哪儿了?

“肯在芭比乐园获得的职位,会和女性在现实世界中获得的职位一样多。”这是 2023 年 7 月在世界范围内掀起热议的电影《芭比》(Barbie)中一句发人深省的台词。

诺贝尔奖得主的男女比例或许是这句台词最有力的佐证之一。

1901 年,诺贝尔奖首次颁发以来,一共有 581 人获得诺贝尔自然科学奖,其中仅有17名女性得主,女性诺贝尔自然科学奖获奖人数只占获奖总人数的 2.93% 。

面对学术界男女性别比例失衡的现实,有一个论断是“女生不适合搞科研”。然而事实上,男性与女性之间的生产力差异几乎是微不足道的。

普林斯顿大学当代中国研究中心的黄俊哲博士和他的合作者们对学术界女性科研人员的学术能力表现及背后原因的研究发现,女性科研工作者平均每年发表 1.33 篇论文,而男性是 1.32 篇。

《科技她力量——在科学求索中绽芳华》一书,集合了 11 位新生代女科学家的故事。一段段深入的访谈,既能让我们了解这些女科学家们是如何在科研道路上越走越远,也能给有志于科研的女性们以启迪,展现更多的“科技她力量”。

“正确地做事”

“做正确的事”

张冬梅

微软杰出科学家,微软亚洲互联网工程院搜索事业部副总裁, 2019 年入选“福布斯中国科技女性榜”。

张冬梅在微软的 Ada Workshop 活动上讲话

张冬梅说,“我一直很欣赏在微软大家都认同的两句话,分别是 Do things right(正确地做事)和 Do the right thing(做正确的事)。这两句话可以对应不同的职场状态。

当你作为一个职场新人的时候,往往要做到‘正确地做事’。‘正确’的标准是什么,需要你独立地观察、思考和判断,然后实践,当然,这需要长期地实践。

当你慢慢成长,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成为一名‘资深员工’的时候,就需要独立地思考和判断什么是‘正确的事’,并如何完成它,还需要培养自己的预见性,因为这时的你,可能需要思考新的研究方向,不仅关乎你自己,还关系到你的团队。

在开始任何一个新的研究方向的时候,我们都会经历迷茫的时期,这个时候就需要你有预见性和预判力,这样才能比别人更早地看到什么是‘正确的事’,定义什么是‘新的正确的事’。”

“每场报告尽量提出一个问题”

李婧翌

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统计系终身副教授

本科毕业后,李婧翌申请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读博士。这所院校的统计系非常好,系里会邀请顶尖统计学家开展讲座。

李婧翌经常用听讲座的方法打开视野。在她看来,虽然统计系的很多讲座主题和自己的研究方向不一致,但大家做研究的思路是相通的。如果自己要用新的方法,也必须打开思路去看看外面有什么,否则只能在小领域的细枝末节上做一些修补。

最开始听报告时,李婧翌说自己最多能听懂五分之一,只能明白背景介绍部分。于是,她给自己设立了一个目标——每一场报告尽量提出一个问题。虽然不一定有机会举手提问,但她会在心里揣摩出问题,这有助于她专心听完讲座。渐渐地,她能听懂的内容越来越多,很明确感受到自己在进步。

对于做研究时该如何读论文,她说:“我觉得初学者首先需要通过广泛地阅读论文获得比较大的视野,了解每一个技术的发展脉络,然后才有可能在遇到新问题时,知道是否需要创造新方法。从而避免重复前人的工作,也更容易开创新方向。最后,再去找一个方向精读。读论文不能像读教科书一样去精读。

我们不需要逐字逐句地阅读,而是应该快速理解一篇文章的重点,再跟踪新的文献,了解这个领域的最新进展是什么,才能锁定自己想研究的问题,并且思考能不能做一些新的尝试。研究生可以很好地利用社交网络和搜索引擎随时跟踪最新的文献,了解自己的新想法有没有被前人发表。只有遇到研究课题真正需要用到的论文,才需要去精读,把细节弄明白。快速阅读的能力应该从本科阶段就培养起来。

与此同时,阅读文献的重点是思考,需要总结论文的要点并将其融合进自己的知识体系。否则阅读的论文越多,就越会产生一种没有问题可做的错觉。这也就是《论语》中的‘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找到兴趣和成就感”

段斯斯

清华大学高等研究院研究员,北京国家研究中心成员

2022 年 1 月,段斯斯凭借多个业界指标性“拜占庭容错协议”、在分布式系统、区块链和应用密码学领域取得突出成果,入选《麻省理工科技评论》2021 年中国区“ 35 岁以下科技创新 35 人”。

段斯斯说,自己小的时候算是一个“被动接受事物”的人,而且“做一件事,背后的意义对我来说特别重要。我需要自己先想通和认定其中的意义,才能心甘情愿地投入到这件事中”。

中学时期,她说自己知道每天都应该去上课,但她内心并不是一个“爱学习”的孩子,很多科目她都不太喜欢,不过她给自己找到了逻辑自洽的答案——既然每天都要在教室里待上 8-10 小时,如果不学习,岂不是在大大地浪费自己的时间?于是,“不浪费时间”成了她驱动自己学习的动力。

读大一和大二的阶段,她也不清楚自己未来想做什么。于是,她在大三时做了一个决定:停下学业去银行实习一年,同时跟着老师做科研项目,以此找到自己今后的方向。最终的结果是,她发现自己更能够体会到科研工作中的成就感。

不仅仅是讲述科研的过程,《科技她力量——在科学求索中绽芳华》还聚焦了女性在科学界所面临的种种挑战:家庭与职业的平衡、专业选择的困境、性别偏见的斗争、师生关系的建立……

女性科学家们用她们的行动证明,性别并不应该成为阻碍科研进步的因素,这个世界因女性的智慧与力量而变得更加美好。

《科技她力量——在科学求索中绽芳华》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编著

DeepTeach深科技

本书精选了 11 位当代杰出的女性科学家,从她们的科研探索、成长历程、求索感悟等方面,带读者们了解新时代青年女科学家如何在科研道路上不断求索,如何在日常生活中绽放自己别样的色彩,如何在追随内心理想时平衡家庭生活,又获得了哪些成长。

本书从多角度、全方位勾画出青年女科学家的形象,探讨女性科研道路发展的多种可能,为青年科技者的职业道路规划提供更多思路。

来源|《科技她力量——在科学求索中绽芳华》

图文简介

女性科学家们用她们的行动证明,性别并不应该成为阻碍科研进步的因素,这个世界因女性的智慧与力量而变得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