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何 娟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副主任药师
审核:卞晓岚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主任药师
门诊小故事
前段时间,我在门诊遇到了一位特殊的糖尿病患者。这位患者因为血糖控制不佳而入院,医生给他加用了利拉鲁肽。注射利拉鲁肽后降糖效果很不错,但是没过多久,患者突然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伴有恶心、呕吐,经检查确诊为急性胰腺炎。立即入院治疗,医生首先停用了利拉鲁肽,采用其他的降糖药稳定血糖,同时对患者的急性胰腺炎进行对症支持治疗,患者痊愈出院。出院时医生叮嘱患者不要再使用利拉鲁肽降糖了。俗话说,好了伤疤忘了疼。患者出院后不久,觉得上次那个利拉鲁肽还剩一大半没用,扔了又可惜,于是,又自行使用该药物来降血糖,不久再次出现上腹部剧烈疼痛,诊断结果又是急性胰腺炎!这是怎么回事儿呢?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据了解,这位患者平时都是按照糖尿病餐来进食的,并没有暴饮暴食、长期饮酒等情况。他是在注射利拉鲁肽后,才出现急性胰腺炎的症状,最终确定该患者反复发生的急性胰腺炎是由降糖药物利拉鲁肽导致的,属于药物性胰腺炎。
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关于药物性胰腺炎的相关知识。
1.什么是药物性胰腺炎?
近年来,随着药物的广泛使用,药物性胰腺炎的发病率逐年上升。药物性胰腺炎是由于药物本身或其代谢产物,或机体特异质反应引起的超敏反应导致的胰腺损伤,是一种严重的药物不良反应。不同药物引发药物性胰腺炎的机制不尽相同,而同一药物在不同个体中导致药物性胰腺炎的机制也不完全一致。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药物性胰腺炎的主要症状
药物性胰腺炎的临床表现为急性发作的持续性上腹部剧烈疼痛,可伴有腹胀、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出现心动过速、低血压、少尿等休克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血清淀粉酶或脂肪酶升高。
3.引起药物性胰腺炎的常见药物 详见表1。
表1 引起药物性胰腺炎的常见药物
分类
代表药物
抗菌药
罗红霉素、多西环素、甲硝唑、伏立康唑
降糖药
利拉鲁肽、艾塞那肽
降压药
依那普利、贝那普利、甲基多巴
抗病毒药
利巴韦林、拉米夫定、去羟肌苷、
阿片类
可待因
利尿剂
呋塞米、氢氯噻嗪
抑酸剂
西咪替丁
生长抑素类
奥曲肽
氨基水杨酸类
柳氮磺吡啶
抗心律失常药
胺碘酮
抗肿瘤药
异环磷酰胺、紫杉醇
免疫抑制剂
硫唑嘌呤、他克莫司
抗癫痫药
丙戊酸、卡马西平
其他
辛伐他汀、甲巯咪唑等
4.药物性胰腺炎的治疗
如果服用某药物后不幸诱发了药物性胰腺炎,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立即停药;如果不能停药,则换用其他类别的药物代替,在病情允许的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同类别的其他药物。若停服可疑药物后如症状缓解,则进一步支持药物性胰腺炎的诊断。再次使用该药物就必须非常谨慎,仅在收益大于风险时方能使用。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药物性胰腺炎发病率虽然不高,但近年来发病率逐年上升,需要引起大家的警惕,不仅要注意筛查服用的药物是否有诱发胰腺炎的风险,在发现症状后也应第一时间去医院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既往得过药物性胰腺炎的患者更要注意药物的使用,以防药物性胰腺炎复发。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