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李 丹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
审核:路桂军 清华大学附属北京清华长庚医院 主任医师
疼痛是一种令人不愉快的感觉和情绪上的感受,是由于组织损伤或潜在的组织损伤所致。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疼痛确定为第五大生命体征,国际疼痛学会将慢性癌症相关性疼痛定义为由癌症原发或转移,或癌症治疗所引起的疼痛,简称癌痛。癌痛是需要治疗的,也是可以控制的。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癌痛评估
癌痛评估是合理、有效进行镇痛治疗的前提。目前癌痛量化评估通常使用数字分级法、面部表情评估量表法和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
1.数字分级法 使用疼痛程度数字评估量表对患者疼痛程度进行评估,将疼痛程度用0~10的数字来表示,0表示不痛,10表示最剧烈的疼痛,由患者选择相应的数字来描述自己的疼痛。根据数字可分为:轻度疼痛(1~3分),中度疼痛(4~6分)和重度疼痛(7~10分)。
2.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法 由医护人员根据患者的面部表情状态,按照面部表情疼痛评分量表进行评估,主要适用于表达困难或有交流障碍的患者。
3.主诉疼痛程度分级法 根据患者对疼痛的主诉,将疼痛程度分为轻度、中度、重度三类。
——轻度疼痛:有疼痛但可忍受,生活正常,睡眠无干扰。
——中度疼痛:疼痛明显,不能忍受,要求服用镇痛药物,睡眠受干扰。
——重度疼痛:疼痛剧烈,不能忍受,需用镇痛药物,睡眠受严重干扰,可伴自主神经紊乱或被动体位。
二、癌痛药物治疗遵循原则
1.首选口服给药 口服给药简单,易于接受,是最常用的给药途径。对不宜口服药物的患者可用其他给药途径,如吗啡皮下注射、自控镇痛,较方便的方法有透皮贴剂等。
2.按阶梯用药 根据患者疼痛程度,有针对性地选用不同镇痛强度的药物。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镇痛治疗,将癌痛症状分成轻度、中度和重度3个等级,每个等级都有相应的治疗药物。
第一阶梯(轻度疼痛):可选用非甾体抗炎药,如阿司匹林等。
第二阶梯(中度疼痛):可选用弱阿片类药,如可待因等,并可合用非甾体抗炎药。
第三阶梯(重度疼痛):可选用强阿片类药,如吗啡,并可合用非甾体抗炎药。
3.按时用药 按规定时间间隔规律性给予镇痛药,按时用药有助于维持稳定、有效的血药浓度。无论给药当时患者是否疼痛发作均需服药,而不是按需给药。
4.个体化给药 按照患者病情和癌痛缓解时的药物剂量,制定个体化用药方案。
5.注意具体细节 对使用镇痛药的患者要加强监护,密切观察其疼痛缓解程度和反应情况,注意药物联合应用的相互作用,并及时采取必要措施尽可能减少药物的不良反应。
三、疼痛治疗常见误区
误区1:疼痛能忍则忍,无法忍受时才需要镇痛药
长期得不到有效镇痛治疗的癌症患者,无法正常饮食、睡眠,对日常生活影响大。如果感到疼痛,无需忍耐,应尽早治疗。
误区2:不用按时吃药,痛了再吃,不痛不吃
应按照规定的间隔时间服药,服药时即使没有疼痛,也应该按时服用,保证血药浓度稳定,有效缓解疼痛,避免出现痛觉过敏、异常疼痛等难治性疼痛。如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和硫酸吗啡缓释片通常每12小时口服1次,芬太尼贴剂通常每72小时更换1次。
误区3:服用镇痛药会上瘾
在医生的指导下规范、规律服用镇痛药,其目的是消除疼痛,即使使用阿片类镇痛药,出现“成瘾”也是比较罕见的。当疼痛得到满意控制时,可遵医嘱安全停用镇痛药。
误区4:吃镇痛药出现呕吐、便秘等症状,要立即停药
有些药物,如阿片类药物,的确可以引起恶心、呕吐、便秘等。在用药初期,可以针对这些症状做一些对症处理。随着用药时间延长,这些症状会逐步减轻甚至消失。因此,出现上述症状不建议立即停药。
误区5:镇痛药剂量越大,说明病情越重
疼痛是一种“主观”感受,具有显著的差异性,相同的疼痛强度所需要的镇痛药剂量未必相同。有些患者需要高剂量的镇痛药才能达到控制疼痛的目的。因此,药物剂量的多少,不能反映病情的严重程度。
误区6:镇痛药用得过早,后面会无药可用
镇痛药的应用是遵循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三阶梯用药原则,根据不同的疼痛等级选择不同的镇痛药,与用药时间早晚无关,视病情需要而定。及时进行有效的镇痛治疗,可使患者摆脱疼痛困扰,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抗肿瘤治疗。
癌痛治疗和癌症治疗同等重要,镇痛目标是缓解疼痛、改善动能,使患者达到睡眠无痛-休息无痛-活动无痛。请积极向医护人员表达疼痛感受,配合做好癌痛筛查和评估,接受合理、规范的镇痛治疗。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参考文献
[1] 中国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国家疼痛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北京市疼痛治疗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癌症相关性疼痛评估中国专家共识(2023版)[J].中国疼痛医学杂志,2023,29(12):881-886.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