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高 博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审核:梁志波 河北大学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酒精性脂肪肝很多人都听说过,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却少有人知。今天,咱们就一起揭开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神秘面纱。
一、认识这位“不速之客”
简单来说,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就是肝脏里的脂肪含量超标,但这可不是因为喝酒喝多了,而是其他一些因素在捣乱。正常情况下,肝脏就像一个精密的“化工厂”,脂肪是其中的原料。可当某些原因出现,脂肪在肝脏里越堆越多,从最初的单纯性脂肪肝,一步步发展,可能变成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要是还不重视,甚至会进展到肝纤维化、肝硬化,最后导致肝功能衰竭,那可就麻烦大了。
想象肝脏是一片肥沃的土地,正常时只有稀疏几棵“脂肪小草”点缀,得了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后,就仿佛被脂肪“杂草”疯狂侵占,原本的生机被一点点吞噬。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敲响警钟——危险因素
1.肥胖 这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头号帮凶”。身体里多余的脂肪就像“流浪汉”,到处乱窜,肝脏自然成了它们爱聚集的“落脚点”。特别是腹型肥胖,肚子上那一圈圈赘肉,仿佛是给肝脏“找麻烦”的信号。每一块多余的脂肪,都在悄无声息地给肝脏施压,让它不堪重负。
2.糖尿病 血糖这个“调皮鬼”,要是长期居高不下,身体里的代谢就全乱套了。胰岛素抵抗也跟着来凑热闹,肝细胞在这种混乱局势下,只能无奈地接收更多脂肪,还没办法正常代谢出去,脂肪就只能在肝脏里“安营扎寨”了。
3.高脂血症 血液里的油脂过多,就像浑浊的河流,源源不断地把“脂肪垃圾”运往肝脏。当肝脏处理不过来的时候,这些脂肪就沉积下来,日积月累,脂肪肝也就缠上身了。
除了这些,不良的饮食习惯,比如顿顿大鱼大肉、油炸食品不离口,还有久坐不动,一整天都坐在椅子上,身体缺乏运动,都在给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开方便之门。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逆转脂肪肝,从餐桌开始——饮食调控
别小瞧了一日三餐的力量,吃对了,肝脏能慢慢“减负”。
1.控制总热量 要像精明的管家一样,给每天吃进去的热量“算算账”。根据年龄、性别、活动量算出合适的热量摄入,保证既能满足身体需求,又不会有多余热量转化为脂肪。多吃蔬菜水果,它们富含膳食纤维,就像肠道里的“清洁工”,能带走多余脂肪和毒素,还肝脏一个清爽环境。
2.减少饱和脂肪酸 红烧肉、奶油蛋糕这些美食虽然诱人,但里面的饱和脂肪酸可是肝脏的“大敌”。少吃这类食物,多选择橄榄油、鱼油等优质不饱和脂肪酸,它们能帮肝脏更好地代谢脂肪,就像给肝脏请了个得力“助手”。
3.规律进餐 三餐定时定量,可别饥一顿饱一顿。不吃早餐容易让肝脏代谢紊乱,晚餐吃太晚、吃太多,夜里肝脏还得加班处理食物,累得够呛。保持规律饮食,肝脏才能有条不紊地工作。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动起来,为肝脏“减负”——运动干预
1.有氧运动 跑步、游泳、骑自行车,这些有氧运动就像给身体注入活力的“春风”。每周坚持150分钟以上、每次30分钟左右的有氧运动,能加速新陈代谢,让全身脂肪“燃烧”,肝脏里的脂肪也会跟着变少。想象自己在运动时,身体里的脂肪细胞正一个个“瘦身”,肝脏压力越来越小,是不是超有动力?
2.力量训练 别以为举铁只是健身达人的事,适当来点力量训练,增加肌肉量,好处多多。肌肉就像个“耗能大户”,即使在休息时也能消耗热量,帮助身体维持高代谢水平,让脂肪无处遁形,间接也给肝脏解了围。
五、必要时的援手——药物治疗
要是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点“变本加厉”,发展到脂肪性肝炎阶段,医生可能就要出手用药物帮忙了。
1.改善胰岛素抵抗药物 二甲双胍等药物登场,它们能调节血糖代谢,让胰岛素更好地发挥作用,减少肝脏接收的脂肪“订单”,缓解肝脏压力。
2.保肝抗炎药物 水飞蓟素、甘草酸制剂等,就像肝脏的“小护盾”,减轻炎症反应,修复受损肝细胞,为肝脏恢复健康保驾护航。
不过,药物治疗可不能替代生活方式改变,两者双管齐下,效果才更好。
如果从现在开始,积极调整生活方式,控制危险因素,可有效预防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对于轻度患者完全有可能逆转病情,让肝脏能重回健康状态。从今天起,管理体重、健康饮食、坚持运动,让肝脏在我们的呵护下,一直活力满满,远离疾病阴霾。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