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鲠”在喉,到底该怎么办?

作者:陈家梦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审核:刘素茹 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 副主任医师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各种原因不慎误咽异物,常见异物有鱼刺、骨头、脱落的假牙、硬币等。这些异物可滞留或嵌顿于食管内。轻者下咽食物时有明显异物感、疼痛不适;若未及时有效处理,可能出现感染等并发症。若异物位置高、体积大,滞留在食管入口可能压迫气管,严重者可出现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尖锐异物还可能损伤食管壁及血管,若损伤大血管可引发大出血危及生命。因此,食管异物看似小事,实则不容小觑,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的急危症。

一、食管异物发生的原因

进食时需专注。成年人多因进食匆忙、注意力不集中、咀嚼不充分或酒后误吞导致。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儿童则因好奇心强,喜欢将小物件(如玩具零件)放入口中;此外,小儿进食时说话、哭闹嬉戏,也易误吞食物或异物。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老年人发生食管异物主要因其咀嚼能力差、吞咽功能减退。同时,儿童及老年人对危险认知不足,还可能误吞有害物品。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发生食管异物的正确处理

发生食管异物后,应避免继续进食或饮水。强行吞咽饭团、喝醋等方法均属错误,可能导致异物嵌顿更深或损伤食管。正确做法是立即停止经口进食饮水,尽快前往医院就诊。医生通常通过内镜检查明确异物位置并取出。若出现以下情况:(1)食管镜检或食管吞钡检查未发现异物;(2)内镜下无法取出异物;(3)已导致严重并发症(如穿孔、出血),则需住院手术治疗。

三、呼吸道异物引发窒息的急救处理

当进食时异物卡入气道,导致呼吸困难、无法发声、咳嗽微弱且患者意识尚存时,可立即尝试海姆立克急救法,并同时拨打“120”求救。若目睹患者被坚果、肉块、糖果等食物或硬币、玩具零件等异物卡喉导致窒息,可立即施救。

急救时,施救者从背后环抱患者,一手握拳,拳眼置于患者上腹部(脐上两横指),另一手包住拳头,突然快速向内上方冲击。此法通过增加腹腔压力推动膈肌上移,从而增加胸腔压力,驱使肺内气体冲出,有望排出异物。注意:此法仅适用于气道异物阻塞导致的窒息,不适用于食管异物!‌操作前需准确判断。

禁忌证:

(1) 1岁以下婴儿:禁用海姆立克法(冲击腹部易致损伤),应采用背部叩击联合胸部冲击法。

(2) 严重心脏疾病或胸部外伤患者:使用此法可能加重病情或引发并发症。

(3) 意识丧失且无呼吸或濒死呼吸者:忌用此法,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CPR)。

目前大众对食管异物处理存在误区:切忌使用大口吞饭团、喝醋、吞馒头等不科学的民间“土方法”,这些方法易使异物扎得更深,增加穿孔风险,并延误救治时机。

异物发生后24小时内应急诊就医取出;超过24小时,食管黏膜可能水肿,需待消肿抗炎后再行异物取出术‌。总之,一旦发生食管异物卡喉,应立即禁食禁饮,尽快到医院在专业设备下取出,以免造成严重并发症。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再次提醒大家,享受美食时需细嚼慢咽,谨防祸从口入。希望大家谨记:

家有老少皆是宝,衣给穿来饭管饱;

细嚼慢咽勿匆忙,食管异物可预防;

硬币玩具小发卡,孩子手快秒吞下;

磁铁电池尖枣核,消化道穿孔惹祸多;

饮料喝完及时扔,勿把酸碱瓶中装;

强酸强碱强腐蚀,误吞灼伤难医治;

处置得当莫要慌,喜有内镜能拿下;

一旦误吞异物急,禁食禁饮速就医。

图文简介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时常会因各种原因不慎误咽异物,常见异物有鱼刺、骨头、脱落的假牙、硬币等。这些异物可滞留或嵌顿于食管内。轻者下咽食物时有明显异物感、疼痛不适;若未及时有效处理,可能出现感染等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