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耳蜗:开启无声世界的新篇章

作者:徐 菲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审核:王 伟 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副主任医师

人工耳蜗是什么?神秘小助手登场

人工耳蜗宛如一个神奇的听力小助手,专门为那些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朋友设计。人工耳蜗与助听器不同,助听器是放大声音,而人工耳蜗则是直接向能工作的听神经发送电刺激信号,使大脑能够接收到声音信息。简而言之,它是一种能够帮助失聪者重新听到声音的植入式设备。

人工耳蜗的组成部分:小小零件大作用

1.体外部分

人工耳蜗的体外部分包括麦克风、语音处理器和信号发射器[1]。麦克风如同小耳朵一般,负责收集周围的声音。收集到声音后,语音处理器开始工作,将声音转换成适当的信号。最后,信号发射器将处理好的信号发送出去。

2.体内部分

体内部分的信号接收器和电刺激器接收来自体外的信号,并将其转换为电脉冲。这些电脉冲通过电极传递到耳蜗内的听神经。听神经接收到电脉冲后,就像接收到传递声音的密码,将声音信息传递给大脑,使大脑能够感知到声音[1]。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人工耳蜗的适用对象:谁是幸运儿?

1.儿童患者

对于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儿,如果助听器已无法有效补偿他们的听力,使他们的听力达到正常孩子的水平,就需要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手术了。在国外,如果孩子出生6个月时被确诊为永久性的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就可以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在国内,如果孩子身体状况能耐受全麻手术,6个月到1岁之间进行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效果较好[1]。如果孩子一侧听力损失较轻,另一侧较重,听力损失较轻的一侧可以先佩戴助听器,较重的一侧植入人工耳蜗。随着年龄增长,若听力逐渐下降,助听器无法补偿听力时,原来听力损失较轻的一侧也可能需要进行人工耳蜗植入。因为长期佩戴助听器的一侧,听觉通路比较活跃,植入人工耳蜗后,大脑能很快将两种声音融合,达到双耳聆听的效果。

2.成人患者

对于成年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患者,当助听器无法满足他们的听力需求,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如无法正常与人交流、无法听到环境中的危险信号等情况时,也可以考虑人工耳蜗植入手术[2]。

3.禁忌证

当然,并非所有人都适合人工耳蜗。例如耳蜗发育畸形的患者,如果是那种特殊的畸形,如没有耳蜗,则电极无处安置,就不能使用人工耳蜗,只能考虑其他方法。听神经有缺陷或发育不良的患者也不适合,因为没有听神经这个传导通路,声音就无法传到大脑中枢。此外,如果有严重的中耳、外耳感染,或者有严重的精神障碍、智力障碍无法配合言语康复的患者,也不适合使用人工耳蜗。这就像是参加比赛,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

人工耳蜗的效果如何呢?

许多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患者,特别是年龄小的患儿,通过人工耳蜗植入能够从无声的世界回归到正常的有声世界。他们可以听到周围的声音,学习说话,像正常孩子一样去学校上学,融入社会。

然而,人工耳蜗并非完美无缺。目前的技术还不能让使用者完全恢复到和正常人一样的听力水平。此外,人工耳蜗及其植入手术、术后治疗的费用均较高,这也使得一些人可能无法及时接受这种治疗。

人工耳蜗植入后的训练至关重要

1.听觉训练

佩戴和适应: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患者需要逐渐适应佩戴人工耳蜗,并学会正确使用和调节设备。

声音感知:通过播放各种声音,如音乐、自然声音等,帮助患者熟悉和感知不同的声音。

声音辨别:训练患者辨别不同的声音,如动物叫声、交通工具声音等。

声音定位:培养患者对声音来源的定位能力,提高他们在环境中的听声能力。

2.语言训练

语音识别:通过反复练习,帮助患者识别和理解常见的词语和句子。

语言表达:鼓励患者模仿发音,逐渐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

对话练习:进行对话练习,让患者学会在实际交流中运用语言。

阅读理解:通过阅读练习,提高患者的阅读理解能力。

3.认知训练

注意力训练:帮助患者集中注意力,提高他们对声音和语言的感知能力。

记忆训练:通过记忆练习,帮助患者更好地记住所学的语言和知识。

思维训练:进行思维训练,提高患者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社交技能训练

情感表达:帮助患者学会正确表达自己的情感,提高他们的社交能力。

人际关系:进行人际关系训练,让患者学会与他人建立良好的关系。

沟通技巧:教授患者沟通技巧,如倾听、回应等。

5.家庭和社会支持

家人参与:鼓励家人积极参与患者的康复训练,提供支持和帮助。

社会融入:帮助患者逐渐融入社会,参加各种社交活动,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需要注意的是,人工耳蜗康复训练需要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进行,患者和家属也需要积极配合,坚持训练,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同时,对于一些特殊人群,如儿童、老年人等,康复训练的方法和重点也有所不同,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个性化定制。

参考文献:

[1]吴皓.听力健康全生命周期管理[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21:90-105.

[2]黄治物,吴皓.年龄相关性听力损失研究进展与临床干预策略[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22,42(9):1182-1186.

图文简介

人工耳蜗是什么?神秘小助手登场人工耳蜗宛如一个神奇的听力小助手,专门为那些重度、极重度听力损失的朋友设计。人工耳蜗与助听器不同,助听器是放大声音,而人工耳蜗则是直接向能工作的听神经发送电刺激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