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冯佳乐 深圳市儿童医院
审核:吴泽斌 深圳市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耳朵,是我们聆听世界的重要器官。对于活泼好动、充满好奇心的孩子来说,耳朵的健康更是不容忽视。然而,儿童的耳部结构尚未发育完全,免疫系统相对薄弱,很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其中,急性中耳炎是儿童耳部疾病中最常见的一种。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儿童急性中耳炎的世界,了解它的信号、成因以及护理方法,帮助孩子们远离耳部疾病的困扰。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认识急性中耳炎:小耳朵为何“闹脾气”?
急性中耳炎是一种常见的耳部感染性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耳部位。中耳是位于鼓膜和内耳之间的一个充气腔室,它通过咽鼓管与鼻咽部相连。这种结构使得中耳容易受到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的侵袭,尤其是在儿童时期。
儿童的咽鼓管相对较短、宽且平直,这使得鼻咽部的病原体更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此外,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抵抗力相对较弱,也更容易受到感染的侵袭。常见病因包括上呼吸道感染继发、过敏因素等。 例如,当孩子感冒时,鼻腔内的病原体很容易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急性中耳炎[1]。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急性中耳炎的常见病因
1. 上呼吸道感染
这是急性中耳炎最常见的诱因。当孩子感冒时,鼻腔和咽部的病原体(如细菌或病毒)会通过咽鼓管进入中耳,引发感染。据统计,约70%的急性中耳炎发生在感冒后。
2. 过敏因素
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也可能诱发急性中耳炎。过敏反应会引起鼻腔和咽部黏膜的水肿,导致咽鼓管堵塞,中耳内的压力失衡,分泌物引流不畅,从而增加感染风险。
3. 不良习惯
长时间使用耳塞、频繁掏耳朵、游泳时耳部进水等,都可能破坏耳道皮肤屏障或影响耳道自洁功能,增加感染的风险。
(二)急性中耳炎的信号:小耳朵的“求救”表现
急性中耳炎的症状因年龄和个体差异而有所不同,但通常包括以下几种表现:
1. 耳痛
这是最常见的症状,尤其在夜间更为明显。孩子可能会用手抓耳朵,表现出烦躁不安、哭闹不止。对于较小的婴儿,家长可能会发现他们频繁摇头或用手抓耳朵。
2. 发热
急性中耳炎常伴有发热,体温可能达到38℃甚至更高。发热是身体对感染的一种免疫反应,但高热也可能导致孩子出现明显不适,需要引起家长的重视。
3. 听力下降
由于中耳内积液或感染,声音传导受阻,孩子可能会出现听力下降的情况。例如,孩子可能会对声音反应迟钝,或者在看电视时需要调高音量。
4. 耳部流脓
在一些严重的情况下,中耳内的脓液可能会通过鼓膜穿孔流出。如果发现孩子耳部有脓性分泌物流出,应立即就医。
5. 其他症状
还可能包括恶心、呕吐、食欲缺乏、睡眠不安等。这些症状可能会影响孩子的日常生活。
(三)急性中耳炎的高危人群
虽然任何年龄的孩子都可能患急性中耳炎,但以下几类儿童更容易发病:
1. 婴幼儿
由于他们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且咽鼓管结构特点使得感染更容易发生,因此婴幼儿是急性中耳炎的高危人群。
2. 过敏体质儿童
如果孩子本身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过敏性疾病,患急性中耳炎的风险也会增加。
3. 反复呼吸道感染儿童
反复上呼吸道感染会导致咽鼓管反复堵塞,增加中耳感染的机会。
4. 游泳活动频繁的儿童
如果游泳时耳部进水,且没有及时清理,也可能增加急性中耳炎的风险。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护理与治疗:如何安抚“闹脾气”的小耳朵?
当孩子出现急性中耳炎的症状时,家长应保持冷静,及时就医。同时,在日常生活中,家长也可以通过一些护理方法帮助孩子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一)家庭护理:为孩子创造舒适的康复环境
1. 保持耳部清洁
在医生的指导下,可以使用蘸有温水的干净棉签轻轻擦拭外耳道的分泌物,但切勿自行深入清洁耳道或清理中耳内的脓液,以免加重感染或损伤。
2. 缓解耳痛
可以使用热敷的方法缓解耳痛。用温热的毛巾敷在孩子的耳部(注意温度,避免烫伤),每次敷10~15分钟,每天多次。热敷可以促进血液循环,缓解疼痛。
3. 保持室内湿度
使用加湿器保持室内湿度在40%~60%,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干燥的空气会加重鼻腔和咽部的不适,从而影响咽鼓管的通畅。
4. 注意休息
确保孩子有充足的休息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休息有助于身体恢复。
5. 饮食调理
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的食物。多喝水,保持大便通畅。
(二)药物治疗: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急性中耳炎的治疗需要根据病因和症状进行针对性的药物治疗。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抗生素治疗
如果急性中耳炎是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医生通常会开具抗生素。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给孩子服药,即使症状有所缓解,也要完成整个疗程,以确保感染完全治愈,防止复发或产生耐药性。
2. 退热镇痛药
对于发热和耳痛明显的儿童,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退热镇痛药,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这些药物可以缓解疼痛和降低体温。
3. 鼻腔用药
如果孩子的鼻腔堵塞严重,影响咽鼓管的通畅,医生可能会建议使用生理性海水喷鼻剂或减充血剂(遵医嘱短期使用)。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缓解鼻腔黏膜的水肿,促进咽鼓管的通畅[2]。
4. 耳部滴剂
在鼓膜完整的前提下,医生可能会开具耳部滴剂来缓解耳部的炎症。使用耳部滴剂时,应严格按照医生的指示操作。
(三)预防措施:守护孩子的耳部健康
预防急性中耳炎的关键在于减少感染的机会,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1. 预防呼吸道感染
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是急性中耳炎最常见的诱因。家长应注意孩子的保暖,避免让孩子接触呼吸道感染患者,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2. 正确擤鼻涕
教会孩子正确的擤鼻涕方法,避免用力过猛。可以先按住一侧鼻孔,轻轻擤另一侧的鼻涕,然后再换另一侧。用力擤鼻涕可能增加病原体进入中耳的风险。
3. 避免耳部进水
游泳或洗澡时,应尽量避免耳部进水。可以使用合适的耳塞防止水进入耳内。若进水,可将头侧向该耳,单脚跳跃,促使水流出,或用干净棉签吸干外耳道口的水分(勿深入)。
4. 增强免疫力
通过合理饮食、充足睡眠和适量运动,增强孩子的免疫力。保证营养均衡。
5. 避免二手烟
二手烟暴露会增加儿童患急性中耳炎和复发的风险,应让孩子远离吸烟环境。
6. 定期体检与及时就医
定期关注孩子听力及耳部情况。如果孩子有反复发作的中耳炎,应咨询医生是否需要进一步的检查或治疗。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 (2024). 《儿童急性中耳炎护理实践指南》
[2]陈惠球,黄晶晶,李慧敏,等. 自护关键词链接法在分泌性中耳炎患儿家庭护理中的应用研究[J]. 国际护理学杂志,2016,35(24):3327-3329.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