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震是一种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它在瞬间可以摧毁一切。然而,由于地震发生的机理复杂,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能够全面描述地震的经验模型,其预测和预警一直是个世界性难题。
为了突破传统地基监测的局限,我国研发了张衡一号卫星。01星已于2018年2月成功发射入轨,取得了一系列高质量科学观测和研究成果。它通过在卫星轨道上观测地震发生前后的电磁信号变化,为地震监测和预警提供基础数据。它的成功发射,使得我国首次实现对全球地磁场和电离层环境的系统观测,逐步构建起我国自主的地球基本磁场模型和电离层模型,为基础科学研究和国家安全战略提供服务。目前在轨运行正常,在继承其技术状态的基础上,“张衡一号”02星于2025年6月14日发射。02星优化了载荷配置,探测物理量更丰富。两颗卫星在同一轨道平面的不同相位进行协同观测,可有效提高观测的时空分辨率,更充分满足卫星的应用需求。
卫星将对全球电磁场、电磁波、电离层、中性大气层的相关参数开展准实时监测,捕捉地质活动与人类活动引发的电磁异常、大气层中雷暴与闪电活动等信息,有效提升我国对地震、海啸、火山活动、雷暴等重大自然灾害的早期感知、风险评估和监测预警能力,为应急管理、资源测绘、通信导航等行业提供数据支撑。
(作者:王豪、张未、张晓宁 图片来源: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把关专家: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研究员 贾阳)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