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头变“脆”了怎么办?医学影像帮你早发现早预防

作者:陈奕帆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审核:张红霞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副主任医师

随着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脆性骨折问题日益突出,这种疾病悄无声息地侵蚀骨骼,让骨头变得像“蜂窝”一样脆弱,轻微跌倒甚至咳嗽都可能导致骨折。幸运的是,医学影像技术如同一双“透视眼”,能够帮助我们在早期发现问题,及时干预,守护骨骼健康。

一、什么是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降低和骨组织微结构破坏为特征,导致骨脆性增加和易于骨折的代谢性骨病。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类。原发性骨质疏松分为绝经性骨质疏松症、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和特发性骨质疏松症(青少年型)。继发性骨质疏松症指由影响骨代谢的疾病或药物或其他明确病因导致的骨质疏松。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哪些人容易得骨质疏松?

(1)生活习惯不佳者:长期缺乏运动、日晒不足、吸烟酗酒、高盐或高咖啡因饮食、体重过轻者。

(2)慢性病患者:如糖尿病、甲亢、风湿性疾病、胃肠道疾病、慢性肝肾及心肺疾病患者。

(3)长期服药人群:包括糖皮质激素、质子泵抑制剂、抗癫痫药物和过量甲状腺激素等可能干扰骨代谢药物。

(4)中老年群体:绝经后女性、50岁以上男性及70岁以上老人需格外警惕。

三、如何诊断骨质疏松?

医学影像为骨质疏松的诊断提供了明确的标准。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是基于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测量的骨密度结果和/或是否有脆性骨折,对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如果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有脆性骨折,无论骨密度结果如何,均可诊断为骨质疏松。在没有脆性骨折时,骨密度测量结果是诊断的主要依据。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1.骨密度检测 骨密度是指单位体积(体积密度)或单位面积(面积密度)的骨量,常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和定量超声(QUS)等来测定。

(1)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DXA):是目前国际学术界推荐诊断骨质疏松症的金标准,测量的是面积骨密度(aBMD,单位是g/cm2),测量部位是腰椎、髋部和前臂。腰椎测量结果易受腰椎的退行性改变(如椎体和椎小关节的骨质增生硬化等)、脊柱侧弯和腹主动脉钙化等影响。医生会根据“T值”或“Z值”评估结果,判断骨骼健康状况。

T值 =(骨密度的实测值-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同种族同性别正常青年人峰值骨密度的标准差。对于绝经后女性、50 岁及以上男性,若T值≤ -2.5,可诊断为骨质疏松。

Z值 =(骨密度测定值-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均值)/ 同种族同性别同龄人骨密度标准差。对于儿童、绝经前女性和 50 岁以下男性,Z值≤ -2.0 视为“低于同年龄段预期范围”或低骨量。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定量计算机断层照相术(QCT):能分别测量松质骨和皮质骨的体积密度,敏感反映骨质疏松症早期松质骨的丢失状况,通常只需做1个部位即可,根据临床需要选择做脊柱或髋部,对于肥胖、脊柱退变或腹主动脉钙化等患者,QCT检测骨密度更为准确。

对于绝经后女性和老年男性,腰椎平均体积骨密度(vBMD,单位是mg/cm3)<80 mg/cm3,诊断为骨质疏松;vBMD>120 mg/cm3,诊断为骨密度正常;vBMD为80~120 mg/cm3,诊断为低骨量;vBMD<80 mg/cm3且合并有骨质疏松性骨折,诊断为严重骨质疏松。髋部骨密度的QCT结果为aBMD,采用DXA标准。

(3)定量超声(QUS):测量的主要是感兴趣区(包括软组织、骨组织、骨髓组织)结构对声波的反射和吸收所造成超声信号的衰减结果,常选择跟骨为测量部位,常用于社区筛查高风险人群。

(4)AI定量CT辅助诊断:可自动基于低剂量胸部CT、腹部CT、常规剂量CT和增强CT检查图像测量腰椎vBMD,无须增加额外的成本、时间及辐射暴露等,可用于机会性筛查骨质疏松患者,预测骨折风险。

2.骨小梁分数(TBS) TBS通过分析DXA图像的骨小梁纹理,补充骨密度数据,更精准地预测骨折风险。即使骨密度正常但TBS较低的人群,仍需警惕骨折隐患。

3.骨质疏松导致脆性骨折的评估

(1)X线检查:是检出脆性骨折,特别是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首选方法,目前采用Genant目视半定量判定方法,依据压缩椎体最明显处的上下高度与同一椎体后高之比,椎体压缩性骨折的轻、中、重度判定标准分别为椎体压缩 20%~25%、25%~40%和40%以上。

(2)CT和MRI:可更为敏感地显示细微骨折,CT可显示微小骨折线,但MRI显示骨髓早期改变和骨髓水肿更具优势,对于骨质疏松症与骨肿瘤等多种其他骨骼疾病的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3)核医学检查(如PET-CT):在排除肿瘤或代谢性疾病引发的继发性骨质疏松时具有独特优势。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建议以下人群进行胸、腰椎侧位 X 线检查或DXA侧位椎体骨折判定:①70岁以上,椎体、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T值≤-1.0;②女性65~69岁,椎体、全髋或股骨颈骨密度T值≤-1.5;③绝经后女性及50岁以上男性,具有以下任一特殊危险因素:a.成年期(≥50岁)发生非暴力性骨折,b.较年轻时最高身高缩短≥4cm,c.1年内身高进行性缩短≥2cm,d.近期或正在使用长程(>3个月)糖皮质激素治疗。

四、如何预防骨质疏松?

预防骨质疏松,关键在于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加强营养,均衡膳食:保证足够的钙和维生素D摄入,多吃富含钙的食物,如牛奶、豆制品、绿叶蔬菜等。

(2)保证充足日照:每天至少20分钟的日晒,帮助身体合成维生素D。

(3)适当运动:如快走、慢跑、瑜伽等,增强骨骼强度和肌肉力量。

(4)戒烟、限酒:避免过量饮用咖啡及碳酸饮料。

(5)采取防跌倒措施:改善家居环境,减少摔倒风险。

骨质疏松虽隐蔽,但并非不可战胜。通过医学影像技术早期筛查,结合健康的生活方式,能大幅降低骨折风险,尤其对于高危人群,定期检查、早发现早干预,是守护骨骼健康的关键。让我们从今天开始,为骨骼筑起一道坚实的防线,享受更有活力的晚年生活!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诊疗指南(2022)[J]. 中国全科医学,2023,26(14):1671-1691.

[2]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学组, 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肌骨学组, 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骨质疏松学组, 等. 骨质疏松的影像学与骨密度诊断专家共识[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2020,26(9):1249-1256.

[3]北京积水潭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放射影像装备分会, 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关节学组, 等. 骨密度装备质量控制与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24,58(4):381-387.

[4]《中国定量CT(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工作组,程晓光,王亮,等. 中国定量CT(QCT)骨质疏松症诊断指南(2018)[J].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2019,,25(6):733-737.

[5]中华医学会健康管理学分会,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积水潭医院国家骨科医学中心, 国家级放射影像专业质控中心, 等. 定量CT在健康管理中的应用指南(2024)[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24,18(9):645-654.

[6]焦自梅, 王曦, 刘钦鹏, 等. 基于CT图像人工智能机会性自动评估腰椎骨量的应用研究[J]. 数字医学与健康, 2024,02(04):247-253.

图文简介

随着我国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骨质疏松症及其引起的脆性骨折问题日益突出,这种疾病悄无声息地侵蚀骨骼,让骨头变得像“蜂窝”一样脆弱,轻微跌倒甚至咳嗽都可能导致骨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