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雅慧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审核:刘慧珍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 副主任医师
过敏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的一种健康问题,它可能仅表现为接触花粉、尘螨等物质后喷嚏不止,抑或是进食某些药物、食物后全身皮疹、瘙痒难耐,但有时也可能出现严重的喘憋、休克等威胁生命的危急情况。那么,过敏是怎么回事,又应该怎样应对呢?
一、什么是过敏?
过敏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过敏原产生过度反应而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症状。机体在首次接触某种过敏原时,启动免疫系统产生特定的抗体——免疫球蛋白E,其附着在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表面,当同种过敏原再次进入机体时,IgE抗体与之迅速结合并激活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胺、白三烯、前列腺素等多种炎性介质,引起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平滑肌收缩等病理改变,进而出现皮肤瘙痒、哮喘、腹痛甚至休克等一系列过敏症状。
二、常见的过敏原有哪些?
过敏原指能刺激机体引发过敏反应的物质,常见的如花粉、尘螨、动物皮屑、霉菌孢子等吸入性过敏原,牛奶、坚果、海鲜、小麦、水果等食物性过敏原,染发剂、清洁剂、化妆品、金属(镍、铬等)等接触性过敏原,各类抗生素(头孢、青霉素、喹诺酮等)、非甾体类药物(阿司匹林等)、造影剂等药物性过敏原,此外昆虫叮咬、蜜蜂蜇伤、阳光照射、冷空气刺激等也可引发过敏反应。受遗传、环境、机体状态等多种因素影响,不同个体对同种过敏原反应存在显著差异。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过敏有哪些表现?
主要表现为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单一或多系统受累症状,具体如下。
1.皮肤黏膜 周身或局部皮肤潮红、丘疹、瘙痒、流泪、眼睑或口唇肿胀等。
2.呼吸系统 鼻塞、鼻痒、打喷嚏、流清涕,胸闷、气促、咳嗽、喘憋甚至呼吸困难。
3.消化系统 口腔黏膜烧灼感、刺痛,腹痛、恶心、呕吐、腹泻等。
4.循环系统 低血压、心慌,严重时出现休克、心搏骤停等。
5.神经系统症状 头晕、大汗、意识模糊、晕厥、大小便失禁等。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如何判断严重过敏反应?
严重过敏反应是指突发的、严重的、危及生命的全身性过敏反应。除发生皮肤黏膜皮疹、红肿、瘙痒等表现外,最主要的临床特征为快速出现严重的呼吸或心血管系统症状,如胸闷、气短、呼吸困难、喘鸣、口唇发绀等,血压进行性下降,收缩压低于90mmHg或比基础值下降>30%,可合并出现肢体麻木、肌力减退、晕厥、大小便失禁等,以及持续的胃肠系统症状,如腹痛、恶心、呕吐等,都需考虑患者极有可能发生急性严重过敏反应,需迅速采取救治措施。
五、过敏如何防与治?
1.减少或避免过敏原接触 控制或减少过敏原的暴露是预防和治疗过敏的首选措施。比如可以使用防螨床品或家居品、定期清洁、化学或物理杀螨等措施降低室内尘螨水平以减少尘螨过敏;花粉季节减少开窗、室内使用新风过滤系统,外出时佩戴口罩、防花粉眼镜甚至头罩等减轻花粉过敏症状;对于可能引起过敏的水果和蔬菜,避免生食,通过加热使一些不耐热的过敏原变性从而减低或避免过敏的发生。
2. 过敏原疫苗脱敏治疗 这是一种针对过敏原特异性的治疗方法,通过逐渐增加暴露于特定过敏原的剂量,使患者对这种过敏原逐渐产生免疫耐受,减轻或消除因该过敏原引起的过敏症状,包括用于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等过敏性疾病的皮下免疫治疗,针对粉尘螨和黄花蒿花粉的舌下免疫治疗,以及花生、鸡蛋、牛奶、鱼虾、小麦等多重食物过敏原进行口服免疫治疗等。
3.抗过敏药物的使用 主要用于控制过敏性疾病症状,包括静脉、口服、雾化、外用等多种剂型的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氢化可的松等;抗组胺类药,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依巴斯汀等;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如孟鲁司特、扎鲁司特等;抗胆碱能药,如噻托溴铵、异丙托溴铵等。此外还有单克隆生物制剂如奥马珠单抗等。
4.严重过敏反应的处置 当疑似严重过敏反应发生时,首先尽可能迅速脱离过敏原,保持患者平卧体位;如果有呕吐发生,保持患者头部偏向一侧并清除口腔异物,以防误吸呕吐物导致窒息,同时需立即拨打急救电话或送往附近医院,寻求紧急救治。对于严重过敏反应患者,肾上腺素是救治的首选药物,剂量按0.01 mg/kg体重给予,14岁及以上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5 mg,14岁以下患者单次最大剂量不超过0.3 mg,5~15 min后效果不理想者可重复给药,给药途径及位置选择大腿中部前外侧肌内注射。此外,密切监护患者心率、血压、脉氧、呼吸频率等生命体征,可予以吸氧、建立静脉通道并补充液体,对于呼吸心跳骤停的患者,需迅速采取胸外按压、呼吸支持等心肺复苏措施。
六、结语
过敏,从轻微的皮肤瘙痒到危及生命的过敏性休克,临床表现多样,轻重缓急差异显著。面对过敏,我们需要保持警惕,关注其潜在风险,同时,掌握基本的过敏防治及急救技能,关键时刻才能从容应对。生命健康无小事,过敏防范需重视。关注过敏,重视过敏,共同构筑守护健康的坚固防线!
参考文献
[1]高琦,徐保平,万伟琳,等. 世界过敏组织严重过敏反应指南解读[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0,35(03):170-177.
[2]北京医学会过敏变态反应学分会. 过敏性疾病诊治和预防专家共识(Ⅲ)[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22,56(12):1685-1693.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