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郭蓉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副主任护师
审核:牛超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 副主任医师
咳嗽和咳痰是呼吸道疾病的常见症状。宝宝的呼吸系统尚在发育阶段,由于气道相对狭窄、咳嗽反射尚未完全成熟等原因,痰液很容易在气道中滞留。痰液是呼吸道黏膜分泌的黏液与病原体、灰尘等混合而成的产物。当宝宝患上感冒、支气管炎等疾病时,痰液会在气道内堆积,阻碍正常呼吸,使宝宝出现咳嗽、喘息,甚至呼吸困难等不适表现。因此,有效清除痰液尤为重要。除了在医院接受治疗外,家长们在家中也能采取一些简单、安全且有效的措施来帮助宝宝排痰,让宝宝重获畅快呼吸。以下是一些居家排痰的小妙招。
一、环境调节
保持宝宝居住环境的适宜温湿度和空气质量。合理的室温(18~22℃)有助于舒适呼吸,增强宝宝的排痰效果。使用空气加湿器可避免空气干燥,保持呼吸道湿润,以稀释痰液便于排出。同时,适当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过敏原和污染物刺激,减少呼吸道负担。
二、多喝水
多喝水是帮助宝宝排痰的简单有效方法。足够的水分摄入使痰液变得更稀薄,便于排出
体外,从而改善排痰效果。家长应注意根据宝宝的需求适量喝水,帮助其维持健康的呼吸道环境。
三、饮食调理
孩子在咳嗽有痰时,应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多吃润肺化痰的食物,如雪梨、白萝卜等。避免辛辣、油腻、甜食和寒凉食物。
四、雾化吸入
雾化吸入是一种将药物直接作用于呼吸道的治疗方法,能够有效湿润宝宝的呼吸道,稀释并松动痰液,从而帮助痰液顺利排出体外。尤其在因支气管炎、肺炎等出现痰液增多的情况下,雾化吸入可显著改善呼吸道的通畅性,缓解呼吸困难和咳嗽症状。
在雾化过程中,医生会根据宝宝的具体病情,灵活添加止咳化痰的药物,以增强治疗效果。例如,使用吸入用乙酰半胱氨酸溶液(哮喘宝宝禁用)或氨溴索进行雾化,可有效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促进痰液排出。家长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药物进行雾化吸入,以确保安全和疗效。
五、服用止咳祛痰药
止咳祛痰药通常分为两大类:一类是中枢性镇咳药,例如福尔可定,主要用于缓解剧烈干咳,尤其适用于无痰或少痰的干咳症状;另一类是化痰止咳药,如桔贝合剂、野马追、杏仁止咳口服液等,能够帮助稀释痰液,使其更容易排出体外。
由于儿童的呼吸系统仍在发育中,对药物的耐受性和反应与成人有所不同,因此选择适合儿童的止咳祛痰药至关重要。家长在使用此类药物时,应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和剂量指导,切勿自行增减剂量或更换药物,以确保用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六、拍背法
所有人均可采用。
1.拍背手法:手呈杯状,五指并拢,手心中像握有一颗鸡蛋,用手腕部的力量进行叩击。
图1 拍背手法(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拍背力度:力度要合适,使宝宝感到舒适,或者无哭闹。力度太大,宝宝会感到疼痛,力度太弱,达不到排痰效果。
3.拍背部位:宝宝的肋骨区域至肋弓下缘,避开肾区和脊柱。
图2 拍背部位(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4.拍背顺序:由下往上,由外向内进行叩背。
图3 拍背顺序(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5.拍背频率:120~180次/分钟,也就是每秒2~3下,每天2~3次,每次3~5分钟。
6.拍背4个时机:晨起清醒后;餐前或餐后2小时;雾化吸入后;咳嗽有痰时。
7.注意事项:密切观察宝宝的耐受程度,如果出现头晕或者有其他不适的情况应该立即停止,结束后,擦净口鼻的分泌物,使其处于舒适的体位,同时给予宝宝少量水喝或漱口。
七、咳嗽排痰
咳嗽是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的自然方式。通过深吸气后用力咳嗽,可将痰液排出体外,缓解气道堵塞。对于能自主咳嗽的宝宝,操作方法如下。
1.取坐位。
2.先进行深而慢呼吸5~6次,每次吸气后屏气3~5秒,继而缩唇、缓慢呼气,直至见到胸廓下和腹部下陷为止。
3.指导宝宝身体前倾,进行2~3次短促而有力的咳嗽(收缩腹肌,震动胸腔),可用手按压上腹部进行辅助。
八、自主呼吸循环技术
这是一项有利于清除痰液、改善氧合的技术,适合能配合的宝宝。此项技术分为
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使宝宝选取放松的姿势,坐位,然后放松双肩,放松上胸部,双手自然下垂。
第一步:呼吸控制。双手放于腹部,用鼻子吸气,吸气时感受腹部扩张,用嘴巴呼气,可以选择噘起嘴巴进行缩唇呼吸,像吹气球一样,吸气和呼气之比在(1∶2)~(1∶3)。重复该步骤3~5次。
图4 缩唇呼吸,吸呼时间比为(1∶2)~(1∶3)
第二步:胸廓扩张运动。双手放在肋缘下方,用鼻子吸气,尽可能深吸气,吸气末,屏气2~3秒,这个过程有利于被痰液堵塞的肺泡重新扩张。接下来经口呼气。重复该步骤3~5次。
第三步:用力呼气技术。用鼻子进行深吸气,再迅速哈气,也可以用鼻子进行短吸气,再长哈气,这个过程有助于让痰液从远端排向近端,重复3~5次,宝宝将有咳嗽咳痰的感觉。
九、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应及时就医
1.精神状态改变:宝宝感到极度疲倦、嗜睡或出现烦躁不安。
2.呼吸急促或困难:可能是气道阻塞或呼吸衰竭的征兆。
3.持续高热:可能提示呼吸道感染或其他严重问题。
4.伴随其他症状:如呕吐、耳痛或持续胸痛,可能提示呼吸道或其他器官的并发症。
5.排痰困难或异常:如长时间无法有效排痰,或痰液变得黏稠、带血。
十、当宝宝有以下情况时禁止居家排痰
1.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2.不稳定型心绞痛或心律失常。
3.颅内压>20mmHg。
4.活动性出血。
5.可疑或存在活动性咯血。
6.未经引流的气胸。
7.不稳定的深静脉血栓或肺动脉血栓。
8.不稳定的脊柱、长骨骨折。
9.不稳定的头颈部损伤。
参考文献
[1]中华护理学会. 气道净化护理:T/CNAS 28-2023[S]. 北京:中国标准出版社,2023.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