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晓彬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重症医学科 主治医师 博士研究生
审核:朱 峰 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重症医学科 主任医师 教授 博士研究生导师
一提到“重症监护病房(ICU)”,许多朋友都会心存紧张,觉得这是“生命的最后防线”。其实,ICU是一个高度专业化的治疗区域,拥有先进的设备和经验丰富的医护团队。这里的各种“神器”正是为了帮助患者度过危急时刻,让他们更快地恢复健康。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ICU中几种常见的医疗设备,看看它们是如何默默守护生命的。
1.心电监护仪:时刻关注生命体征的“小助手”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设备外观:就像一个显示屏,上面显示各种波形和数字,连接着许多根导线和贴片。
作用:心电监护仪几乎是ICU的“标配”。它通过电极贴片和夹子,连续监测患者的心率、呼吸频率、血压、血氧饱和度等重要指标。一旦患者出现异常,如心率过快、血氧过低,设备会立即报警,提醒医护人员及时处理。
意义:这套设备就像医护人员的“千里眼”,让他们第一时间了解患者的病情变化,为进一步治疗赢得时间。
2.呼吸机:帮助患者轻松呼吸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设备外观:一台主机连接着呼吸管道,通过插在患者鼻腔或口腔的气管插管(有创通气),或者是通过患者的口鼻处面罩(无创通气)进行通气。
作用:呼吸机专为无法正常呼吸或呼吸不足的患者提供支持。通过气管插管或面罩,呼吸机将富含氧气的空气送入患者的肺部,排出二氧化碳,并可根据病情调整氧浓度和压力。
意义:呼吸是维系生命的根本。呼吸机对于存在呼吸衰竭、肺炎、慢阻肺等的患者至关重要,也是在危重病(如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救治中不可或缺的生命支持设备。
3.纤维支气管镜:深入呼吸道的“侦察兵”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设备外观:外形像一根柔软细长的“米线”,前端带有微型摄像头和光源,尾部连接操作手柄及显示屏。
作用:纤维支气管镜是一种可直接进入呼吸道内部(如气管、支气管)进行观察和操作的工具。医生可以借助它查看患者的气道是否存在堵塞、出血或异常分泌物,还可进行吸痰、取活检、异物取出等操作。
意义:纤维支气管镜让医生“看见”的不仅是外在的生命体征,更是深藏在体内的病变与问题。它是诊断肺部疾病、处理呼吸道问题、评估治疗效果的重要工具,为危重症患者的精准治疗提供了“眼睛”和“手”。
4.血液净化设备:清除“体内垃圾”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设备外观:仪器上挂着许多个袋子,表面有很多齿轮和管子在转动,通过管道和过滤器与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相连。
作用:血液净化装置(如“人工肾”)可帮助无法自行排出体内毒素的患者净化血液。通过导管将血液引出到体外,经过滤后再输回体内,可清除血液中的废物、多余水分和有害物质。
意义:急性肾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重度感染或中毒的患者往往需要血液净化来维持内环境稳定,为后续治疗赢得宝贵时间。
5.注射泵和输液泵:精准给药的“小帮手”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设备外观:一台小型仪器,有着多个相同外观的模块,连接着输液管和药物袋,通常摆在病床旁。
作用:重症患者的用药需要精确控制。注射泵和输液泵可设定药物或营养液的输送速度和剂量,确保药物按适宜速率注入患者体内,减少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意义:注射泵和输液泵适用于镇痛镇静药、抗生素、胰岛素等需要精准计量的药物,可为患者的平稳康复打下基础。
6.动脉血气分析仪:判断呼吸与代谢状态的“检验官”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设备外观:一台带有针管的小型仪器。
作用:医护人员通过从患者动脉抽取少量血液进行检测,动脉血气分析仪能测定血液中氧气、二氧化碳和酸碱度的变化。医生据此判断患者的呼吸功能、酸碱平衡和代谢情况。
意义:这项检测在ICU中应用得非常频繁,通过已有的动脉导管可多次取样,不必反复扎针。根据血气分析结果,医生可及时调节呼吸机参数,或纠正电解质、酸碱失衡等问题。
7.床旁超声机:医生的“随身透视仪”
图7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设备外观:一台小型推车设备或看起来像一台很厚的笔记本电脑,连接着多个探头,可以直接在患者床旁使用。
作用:床旁超声机是一种可移动的影像检查工具,无须患者离床,即可实时查看患者的心脏、肺部、血管等内部结构。医生通过超声波反射生成影像,用于快速诊断和评估,如判断心功能、发现肺积液或寻找血管穿刺点等。
意义:这一检测无辐射、可反复检查,适合危重患者的动态监测。当血压骤变或怀疑内出血时,床旁超声能迅速提供线索,帮助医生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
8.体温控制设备:调节体温的“智能系统”
图8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设备外观:通俗的叫法是“降温毯”,它就像一套带有温控装置的毯子或垫子,可以加热或降温。
作用:当患者出现高热或低体温时,体温控制设备(如降温毯)即可降低或升高患者的体温,使之维持在更为适宜的范围,以保护大脑和各器官免受体温过高或过低的损害。
意义:对于中风或心搏骤停后的患者而言,通过控制体温,可降低其脑损伤风险。尤其是对于一些高热不退的感染患者,使用降温毯往往能取得较好的效果。
9.体外膜肺氧合(ECMO):危急时刻的“救命神器”
图9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设备外观:一台具有多个不规则模块的复杂设备,通过较粗的管道与患者的血液循环系统相连。
作用:当患者的心肺功能接近崩溃,ECMO可暂时代替心脏和肺的部分工作,为患者赢得宝贵的抢救时间。患者的血液从体内被引出,经此设备进行氧气交换后再被输回到患者体内,让全身组织继续获得氧气。
意义:ECMO常用于严重肺炎、心搏骤停或不可逆心肺衰竭患者,是“最后的生命支撑”,可以帮助他们度过最危险的阶段。
ICU里的设备虽然形态各异,但功能强大,而且有着共同的使命:为危重患者提供精细的监护和支持。无论是心电监护仪为医生提供实时数据、呼吸机维持患者呼吸顺畅,还是血液净化设备清除患者体内毒素,或是床旁超声机、动脉血气分析为诊断与决策提供依据,每一台设备的存在都是为了更好地挽救生命、促进康复。
因此,ICU并非“绝境”,而是让生命重新焕发光彩的希望之地。在这里,高科技与专业团队相互配合,不断努力为患者赢得“生”的机会。如果有一天医生建议您或家人进入ICU,不要过度紧张——这里有最先进的设备和最专业的照护,只为让患者平安渡过难关,重新拥抱健康生活。愿大家以平常心看待ICU,同时对现代医学充满信心。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