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血的那些事系列之好大一根针,会不会很疼?

当各种媒体上出现地震、战争场面,看到血液病患者等待救治的画面,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会出于与生俱来的善良天性,产生助人冲动,但一看到采血用的“大针头”,却立即心生畏惧,望针却步。其实,献血时的疼痛远非你想象的可怕——它远没有蚂蚁咬伤所致疼痛来得厉害(因为蚂蚁咬伤后会在蚁酸、组胺样物质、神经毒素等毒素的作用下产生变态反应),却承载着拯救生命之重。

疼痛从何而来?

痛觉感受器在针头刺破皮肤时被激活,但采血针虽较粗(约1.6mm),却设计锋利,能快速穿透。多数人形容为“蚂蚁叮咬”,持续不到2秒,甚至未察觉就已结束。

图源:Pixabay

为何有人觉得更痛?

生理差异:年轻人、经常锻炼者耐受更强;女性生理期或睡眠不足时可能更敏感。血管条件较差者可能需要调整进针角度,略微延长不适感。

心理暗示:紧张会放大疼痛。提前交流献血经验、深呼吸或与工作人员聊天,能有效缓解焦虑。

全流程减痛指南

献血前:告知护士血管特点,选择最佳穿刺部位;尝试“肌肉放松法”,从脚趾到头部依次紧绷并放松。

献血中:转移注意力,如看窗外或聊献血意义;用“4-7-8呼吸法”(吸气4秒、屏息7秒、呼气8秒)降低应激反应。

献血后:按压针眼10~15分钟,避免揉搓。若出现淤青,48小时内冰敷,之后热敷促进吸收。

疼痛vs生命价值

若将疼痛分为1-10级,献血仅1-2级,如纸张划痕。而一袋血可能挽救手术患者、大出血产妇或白血病儿童的生命。瞬间的微疼,在生命的重量前轻如尘埃。

恐惧源于未知。当你了解献血的科学真相,便能坦然伸出手臂。你的热血,是他人绝望中的曙光——这世间,还有比这更值得的交换吗!

图源:Pixabay

勇敢伸手,传递生命

恐惧源于未知。了解疼痛真相后,请放下顾虑,加入无偿献血行列。你的热血,是他人生命的曙光;那瞬间的微疼,在生命面前轻如尘埃。下一次,愿这份科普为你增添勇气,让善意不再被疼痛束缚。

你的热血,足以点亮他人的星空。

供稿单位:重庆科普作家协会

作者:重庆市血液中心 盛丹主管技师、冯治伟副主任技师、蒋春艳主治医师、杨眉档案馆员、魏御菡主管护师,邹老师的科普花园 邹静波主任技师

审核专家:李涵斌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文简介

当各种媒体上出现地震、战争场面,看到血液病患者等待救治的画面,我们当中的许多人都会出于与生俱来的善良天性,产生助人冲动,但一看到采血用的“大针头”,却立即心生畏惧,望针却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