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高发!肠道传染病防御手册

炎炎夏日,高温高湿成了细菌的"狂欢派对"。每年此时,因腹泻、呕吐就医的人数激增,罪魁祸首往往就是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肠道致病菌!疾控中心提醒:夏季是肠道传染病高发季,一顿不当心的隔夜菜、一次处理不当的海鲜,就可能让你"一泻千里"。这份防御手册请收好,关键时刻能救命!

致命诱惑 隔夜菜的"温柔陷阱"

图源:Pixabay

你以为冰箱是万能保险箱?隔夜菜,特别是肉类、蛋类、凉菜,暗藏两大"杀手":

1.沙门氏菌:广泛存在于蛋、肉、禽等食物中。即使冷藏,它们也能缓慢繁殖。再次加热不彻底(中心温度未达70℃以上),极易引发高烧、剧烈腹痛、水样便。

2.金黄色葡萄球菌:常见于手上、空气中。污染熟食(尤其是高蛋白食物如肉、奶、剩饭)后,即使在冷藏温度下,其产生的耐热肠毒素也难以被普通加热破坏,食用后2~6小时即可能呕吐不止,腹痛腹泻。

自救指南1.宁少勿剩! 尽量按需烹饪,尤其是凉菜,最好当餐吃完。

2.及时冷藏! 剩菜出锅后2小时内放入冰箱(室温≤32℃时缩短至1小时),密封分装,避免交叉污染。

3.彻底加热! 食用前务必煮沸3分钟以上,确保食物中心滚烫。

4.限期消灭! 冷藏保存的剩菜最好24小时内吃完,最长不超过48小时(凉菜隔夜就是"雷区"!)。

海鲜盛宴变"灾难片"?处理禁忌必看!

图源:Pixabay

生猛海鲜是夏季餐桌宠儿,但处理不当就是"病从口入":

1.生熟不分:最大的隐患!用切生海鲜的刀和砧板直接处理凉拌菜或熟食,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等瞬间污染直接入口的食物!

2.加热不足:追求"鲜嫩"而烹煮时间过短,无法有效杀灭海鲜本身携带的致病菌和寄生虫。

自救指南1.严格分区:厨房配备两套刀具、砧板、容器,明确区分生熟用途,使用后彻底清洗消毒。

2.彻底煮熟煮透:

①贝类:煮至开壳后再煮3~5分钟。

②鱼类/虾蟹:确保中心温度达70℃以上,蟹类蒸制时间需充足(通常15~20分钟)。

醉虾、醉蟹、生腌等生食风险极高,夏季慎选!

3.购买与储存: 选择鲜活或正规冷冻产品,购买后尽快冷藏/冷冻,处理时戴手套。

腹泻突袭!应急处理这样做

图源:Pixabay

一旦中招,首要任务是防脱水,并识别危险信号。

识别"必须就医"的红灯信号:

1.持续高热(>38.5℃)不退。

2.大便带血(脓血便)或呈粘液状。

3.呕吐剧烈无法进食进水。

4.出现明显脱水症状:口干、少尿/无尿(婴幼儿4-6小时无尿)、眼窝凹陷、皮肤弹性差、精神萎靡或烦躁、婴儿哭时少泪。

5.腹泻持续超过2天无缓解(婴幼儿超过1天)。

切勿自行随意服用止泻药!服用止泻药可能掩盖病情,尤其在伴有发热或脓血便时。

夏季美味虽多,但安全防线不可松懈!隔夜菜谨慎吃,海鲜务必彻底煮熟煮透,牢记就医信号。转发给家人朋友,尤其提醒家中掌勺的"大厨",守护好这个夏天的肠道健康!

供稿单位: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作者:徐宇婷 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健康教育科

审核专家:袁瑞华 忠县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副主任医师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文简介

炎炎夏日,高温高湿成了细菌的"狂欢派对"。每年此时,因腹泻、呕吐就医的人数激增,罪魁祸首往往就是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肠道致病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