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刘英杰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
绘图:葛圣岚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 副主任医师
审核:章焱君 湘潭市妇幼保健院 主任医师
在急诊科,“休克”是一道可怕“关卡”,稍不留神,生命就可能在我们眼前消逝。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破解急诊科的“休克谜题”。
下面让我们瞧一瞧“休克”这一谜题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吧。
我们可以将身体看作一个繁忙运转的城市区域,血液就是至关重要的“生命运输线”,它负责持续输送氧气和营养物质到达心脏、大脑、肾脏这些器官,以维持器官的正常功能。然而,一旦发生“休克”,这条“生命运输线”便会出现大问题,导致器官得不到充足的“补给”,其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一、什么原因会触发“休克”?
休克主要存在以下可能。
(1)低血容量性休克:如外伤等导致血管破损,引起血液大量流失,使得身体各部位所需的“必需品”急剧减少;或者因严重呕吐、腹泻等导致大量体液丧失,血容量急剧减少导致休克。
分布性休克:当发生炎症感染或过敏等时,病原、炎症因子及缺氧损伤等因素会破坏血管,使血液无法顺畅通行,分布到血管床外,无法有效灌注器官;同时血管可能会扩张失控,血压骤降,导致有效循环血量锐减,进而发生休克。
(3)心源性休克:当心脏出现问题,如心力衰竭、心肌缺血、心肌乏力、心律失常、心包压塞等,可能导致心脏无法正常泵血,造成器官缺血、缺氧而出现休克。
(4)梗阻性休克:当泵血的管道受到较大压力,甚至阻塞时,如发生肺栓塞、张力性气胸等,会直接阻塞血液流动的关键通道,造成组织缺血、缺氧而休克。
以上就是“休克”的四种类型,以及触发“休克难题”的原因,只有顺利解决,我们才能获得“关卡”钥匙。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探寻“休克谜题”的危险信号——立刻行动的五大“信号灯”
(1)脸色苍白或发灰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脸色多是红润的,但是休克时,脸上会变得毫无血色,呈苍白或灰暗。这是休克早期最直观的信号,千万别错过!
(2)皮肤湿冷似冰
用手触摸休克患者的皮肤,会明显发觉其皮肤湿冷、黏腻。出冷汗是身体在紧急状态下优先保障核心器官血液供应的表现。这也是休克的关键信号之一。
(3)心跳“狂飙”
当我们将耳朵贴近休克患者的胸口时,能听到一阵“咚咚咚”如敲鼓般的急促声音,这表示心跳速度显著加快(通常超过100次/分钟)。这很可能是休克状态下,心脏试图通过加速泵血突破困境,但往往“心有余而力不足”。“急促鼓点警报”是发出紧急求救的信号,必须立刻行动,寻找破解之道。
(4)呼吸急促
当发生休克时,患者的呼吸频率明显增加,显得浅而快,这是身体急需通过增加通气来改善供氧的表现。这也是休克的重要线索,必须迅速采取措施。
(5)意识模糊不清
随着休克程度的加深,患者的意识从最初的烦躁不安,迅速进展为意识模糊、反应迟钝、嗜睡,甚至昏迷,情况危急。
三、破解“休克谜题”的关键四步
(1)拨打120——吹响专业急救“集结号”
当发现身边人可能存在休克时,请紧急拨打“120”急救电话哦!在拨打急救电话时,家属或现场人员需要做个冷静的“指挥官”,向接线人员准确告知患者的关键信息:详细地址,如某市某区某街道某小区某号楼某栋某单元某室,附近醒目标志;患者状态,如“脸色苍白、皮肤湿冷、呼吸急促、脉搏快而弱、意识不清醒”等;可能的诱因,如大量出血、严重过敏、胸痛、感染等。
清晰的信息能帮助急救人员知晓情况提前做好相应准备,患者可能会需要紧急抢救,需专业人员评估是否确实休克,以及根据情况给予扩容、血管活性药物及其他生命支持等,争分夺秒,提高救治成功率。
(2)安置正确体位——巧用重力搭建“神奇斜坡”
拨打完急救电话后,若患者确定为休克,家属或现场人员需要找一块安全、平坦的地方,让患者平躺。然后利用身边能找到的像枕头、书本或衣物等物品将患者的下肢抬高20~30厘米,通过重力作用,帮助下肢血液顺着“斜坡”回流至心脏,改善血液循环,争取急救时间。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畅通呼吸道——守护“呼吸生命线”
查看患者口腔里有无呕吐物、假牙、分泌物等“棘手障碍物”,一旦发现,需小心将其清理,再将患者的头偏向一侧,使分泌物能自然流出,确保呼吸道畅通,避免它们堵住呼吸道这条“生命通道”。
(4)保暖防寒——披上温暖的“护身铠甲”
陷入休克的患者身体会变得很冷,可以用被子、毯子或者厚包裹患者,减少热量流失。但是,需要注意的是,不要裹得太紧,否则会导致患者过热或影响观察患者的呼吸,不利于急救!
朋友们,休克虽凶险,但掌握以上急救攻略,就能在医护人员赶来前,为患者争取更多生机。希望大家牢记知识,以备不时之需。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