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食”为“药”,感冒“防”“治”两全

作者:何 洁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副主任中药师

曾刘加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主管药师

审核: 蔡小玲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主任中药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外聘专家

中医药食疗养生历史悠久,契合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相统一。“药食同源”作为核心理念之一,认为许多食物具有药用价值,而某些中药也可作为食材;通过中药与食物的合理搭配,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具有增强正气、防治疾病的功效,在药物治疗之余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感冒除了用药物缓解症状之外,还可以通过中药食疗(包括茶饮)进行辅助治疗和预防,轻症感冒可治愈。

以下就感冒不同分型来介绍一些简单、易操作的中药食疗方[1-4]。

一、风寒感冒

-603258255作者:何 洁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副主任中药师

曾刘加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主管药师

审核: 蔡小玲 桂林医学院附属医院 主任中药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药品监督管理局外聘专家

中医药食疗养生历史悠久,契合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相统一。“药食同源”作为核心理念之一,认为许多食物具有药用价值,而某些中药也可作为食材;通过中药与食物的合理搭配,调和人体的阴阳平衡,具有增强正气、防治疾病的功效,在药物治疗之余发挥重要的辅助作用。感冒除了用药物缓解症状之外,还可以通过中药食疗(包括茶饮)进行辅助治疗和预防,轻症感冒可治愈。

以下就感冒不同分型来介绍一些简单、易操作的中药食疗方[1-4]。

一、风寒感冒

-603258255<lnref idx="3"><schemeclr val="accent1"><fillref idx="0"><srgbclr val="FFFFFF"><effectref idx="0"><srgbclr val="FFFFFF"><fontref idx="minor"><schemeclr val="tx1">好发季节:寒冷季节(秋末、冬季、春初时节)。

发病原因:突发降温、早晚温差大,或吹冷风、涉水淋雨受寒等[5]。

辨证要点:恶寒重(怕冷明显)、发热轻(热度不高)、无汗、头痛、肢体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痰白稀[6]。

中药食疗方推荐

红糖姜枣茶:鲜生姜15g(切薄片)、红糖30g、红枣30g,加水适量,煮沸后趁热服,代茶频饮。适用于风寒、寒湿感冒,对于风寒感冒兼恶心呕吐者效佳。日常保健预防感冒可一周1~2次,风寒感冒或鼻炎急性发作者可连服2~3天。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葱白生姜茶:鲜生姜10g(切薄片)、鲜葱白1根(切小段),加水适量,煮沸后趁热服,代茶频饮。适用于着凉后感冒初起,鼻塞、肢体酸痛或关节僵硬不舒者。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风热感冒

好发季节:温暖季节(春夏季、初秋时节)。

发病原因:长时间处于高温干燥环境中、空气流通不畅,过多食用辛辣、油腻、煎炸食物而导致体内热邪积聚,人体感受风热之邪侵袭而发病[5]。

辨证要点:高热、微恶风寒(轻微怕风怕冷)、有汗、咽喉红肿疼痛、鼻塞流浊涕、咳嗽痰黄稠、口渴欲饮[6]。

中药食疗方推荐

双菊罗汉果茶:金银花3g、菊花3g、罗汉果6g(掰小块),共用沸水冲泡,加盖焖10~15分钟即可,代茶频饮。对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痛、咽喉肿痛者疗效佳。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 薄荷粥:鲜薄荷30g(或干薄荷15g)、粳米60g,先将薄荷煮沸5分钟,去渣取汁,用粳米熬粥,快煮熟时加入薄荷汁煮5分钟,加冰糖调味即食,早晚温热服。具有疏风解表、清利头目的功效,适用于风热感冒发热、头目胀痛者。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暑湿感冒

好发季节:炎热潮湿季节(夏季特有)。

发病原因:环境高温潮湿,或因过度纳凉、贪食冷饮使体内阳气被阴寒阻遏,导致外感风寒、内伤湿滞而发病。

辨证要点:低热、微恶风(轻微怕风)、头昏重胀、肢体酸重或痛、胸闷、恶心欲呕[5]。

病证分型(根据气候特点)[7]:

①暑热型感冒:长时间户外作业或游玩的人群多发,可见汗出、高热、烦躁、口渴等“烧干”表现。

②暑寒湿型感冒(胃肠型感冒):长时间待在空调房中或过食生冷的人群多发,可见恶寒发热、头身困重、胸闷、恶心欲呕、大便稀烂甚至腹泻、舌苔白厚腻等症。

③暑湿热型感冒:户外涉水淋雨或久居潮湿闷热环境中的人群多发,可见发热、头痛、胸闷无汗、大便不成形且气味臭秽或肛门灼热感、舌苔黄厚腻等症。

中药食疗方推荐

(1) 藿香饮:鲜藿香叶5~10g,加水煮沸后用冰糖调味,代茶频饮。

(2) 苦瓜莲肉汤:苦瓜30g、荷叶10g、猪瘦肉50g(均切片),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30~40分钟,加盐调味,早晚温热服。

(3) 绿豆粥:绿豆50g、粳米100g,共煮粥食,可加冰糖调味或不加。具有清热解暑的功效,适合早中晚餐时食用。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体虚感冒

好发季节:四季可发,尤以气温骤变时发作频繁。

好发人群:体质虚弱的儿童、妇女和老人,患慢性疾病或长期不运动、工作过度劳累、情绪紧张、精神压力大的人群。

辨证要点:平素体虚、反复感冒、恶寒重(怕冷明显)、发热轻(热度不高)、头身疼痛、咳嗽咳痰无力、肢体倦怠乏力[8]。

病程特点:普通人感冒后,症状较明显,但易康复;而平素体虚之人感冒的病程较长,经久不愈或反复感冒。

中药食疗方推荐

(1) 参芪大枣粥:党参10g、黄芪20g、红枣5枚、粳米100g,共煮粥食,早晚温热服。适用于身体虚弱、自汗(动则汗出,伴气虚乏力)、反复感冒者。

(2) 黄芪炖鸡汤:黄芪50g、红枣10枚、鲜生姜10g(切薄片)、母鸡1只(切块),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1小时,加盐、米酒调味即食。可增强人体免疫力,对气虚反复感冒、神疲乏力者效果尤佳。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五、时行感冒(流行性感冒)

好发季节:四季可发,特别是季节交替时易发,以冬季和早春时节多见。

辨证要点:高热、怕冷寒战、头痛剧烈、周身酸痛、肢体倦怠乏力等全身症状较重,鼻塞流涕、咽干痛、干咳等呼吸系统症状相对轻微[5]。

发病因素[9]:

①病毒感染及变异(主要病因):流感病毒通过咳嗽、喷嚏的飞沫传播,或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体表面后触摸口鼻眼等黏膜而感染。

②气候突变及环境:如春季反寒、冬季反温等气候反常时,低温、干燥环境更易传播病毒。

③个体:人体正气(即抵抗力)强弱与发病有关,生活作息不规律、饮食不节制、过度劳累等不良习惯或气温变化时未及时增减衣物,均会损伤人体正气而发病。

中药食疗方推荐

桑菊饮茶:桑叶10g、菊花10g、芦根10g、甘草3g,加水适量,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熬煮20分钟,过滤后代茶频饮。具有疏风清热、宣肺止咳的功效,适用于时行感冒头痛、咳嗽、咽干痛等症状。

黄芩炖雪梨:黄芩15g(切片)、雪梨2个(去皮核切大块或小丁块),加水适量,炖煮30分钟后加冰糖调味即食,可不拘时频服,连服3~6天。具有清热解毒、燥湿泻火的功效,适用于时行感冒及肺热咳嗽者,可缓解高热、头痛、周身酸痛等症状。

图7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药师建议

(1) 中药食疗的适宜人群

成人均可服用;3岁及以上的儿童可食;孕妇慎用,必要时遵医嘱[1,2]。

(2) 中药食疗的功效及选择

食疗方虽然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但并不能完全替代药物治疗[3]。应根据个人体质和感冒类型选择合适的食疗方进行调理,如感冒症状较重或持续时间较长时,请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建议进行治疗。

参考文献:

[1] 王者悦.中国药膳大辞典[M]. 北京:中国古籍出版社,2017.

[2] 谢梦洲,朱天民.中医药膳学[M]. 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6.

[3] 项平.中医食疗方全录[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7.

[4] 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大众中医药》编辑部.中医药养生集萃[M]. 湖北: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5] 刘恩钊.中医药预防与诊疗感冒[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20.

[6] 张凤清,吴碧珍,王牡丹.风寒感冒和风热感冒的鉴别与治疗[J].内蒙古中医药,2012,31(8):16.

[7] 肖柳,郁晓维.中医药治疗上呼吸道感染的临床研究进展[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24(02):28-30.

[8] 赵兴文.浅谈体虚感冒患者的中医辨证论治[J]. 健康必读,2019(26):128.

[9] 方邦江,张洪春,张忠德,等.2023年春季成人流行性感冒中医药防治专家共识[J]. 陕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23,46(4):1-6.

图文简介

中医药食疗养生历史悠久,契合中医“天人合一”思想,强调人体与自然环境相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