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过流感后会终身免疫?
这种说法以偏概全,存在误导。
流感病毒最大的特点是“善变”,尤其是甲型流感,其表面蛋白如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不断发生“抗原漂移”,导致病毒株频繁更新。尽管一次感染后人体会产生针对该毒株的抗体,但这种保护力并不意味着对未来所有流感病毒的免疫。研究发现,感染某一毒株后,血清中针对该株的抑制抗体(HI抗体)水平会随着时间衰减,且对抗原变异后的毒株保护效果显著下降。[1]
更重要的是,免疫记忆受到“首次印记”效应的影响。研究表明,一个人首次接触流感病毒的年龄和病毒亚型,会对其终生免疫谱产生深远影响。例如,在童年时期首次暴露于某个特定H1N1株的人,往往对该株及其近亲具有更强的免疫反应;但对抗其他类型流感病毒时却不一定有效。[1]这说明即使曾经得过流感,也只是对当时的毒株形成了一定免疫,难以应对未来的新变种。
还有研究指出,虽然自然感染确实比疫苗激发更广泛的抗体反应,并可增强后续疫苗的免疫效果,这种“免疫印记”可能持续多年,甚至增强对抗原漂移株的交叉保护力,但这种效应因个体而异,并不能替代每年的疫苗接种。[2]
因此,“得一次就终身免疫”在流感面前并不成立。流感不是水痘,它没有一个恒定的病毒株。每年的疫苗接种,正是基于对流行毒株的预测更新。即便曾经感染过,也不能掉以轻心。预防流感,最可靠的方式依然是每年接种疫苗,保持警惕。
参考资料:
[1]Delabre RM, Salez N, Lapidus N, et al. Immunity against influenza A(H1N1) infections is determined by age at the time of initial strain circulation. Epidemiol Infect. 2017;145(1):141-147.
[2]Kim JH, Liepkalns J, Reber AJ, et al. Prior infection with influenza virus but not vaccination leaves a long-term immunological imprint that intensifies the protective efficacy of antigenically drifted vaccine strains. Vaccine. 2016;34(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