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王静姝 胡兴斌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审核:巫莉莎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副主任医师
近年来,一种新型减重药物——GLP-1受体激动剂引发人们的广泛关注。它不仅是2型糖尿病患者的控糖良药,更成为科学减重的新选择。今天,让我们用科学的眼光,揭开这类药物的神秘面纱。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一、GLP-1受体激动剂是什么?
GLP-1的中文名是胰高血糖素样肽-1,是人体内一种重要的肠促胰岛素激素,由回肠和结肠的L细胞在进食后分泌。作为天然的“饱腹信号分子”,这种由30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通过复杂的生理机制参与能量代谢调节。它主要发挥三大作用。
1.中枢性食欲调控:GLP-1通过血脑屏障作用于下丘脑的摄食中枢,增强饱食信号,告诉大脑“我已经吃饱了”。
2.胃肠动力调节:通过抑制迷走神经活性,延缓胃排空速度。这种“胃刹车”效应不仅产生持续的饱腹感,还能平缓餐后血糖波动。
3.促进胰岛素分泌:葡萄糖依赖性促进胰岛素分泌,同步抑制胰高血糖素分泌。
GLP-1受体激动剂(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等)通过模拟这种天然激素的作用,帮助人们控制食欲、调节血糖,进而达到减重目的。
二、GLP-1受体激动剂的适用人群
为确保用药安全有效,GLP-1受体激动剂有严格的适应证,它主要面向以下两类人群。
1.肥胖:体重指数(BMI)≥30kg/m2。可显著降低体重,改善代谢综合征,并降低肥胖相关并发症(如心血管疾病、脂肪肝等)风险。
2.超重(BMI≥27kg/m2)且至少合并以下任一健康问题: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血脂异常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
√心血管疾病高风险(如动脉粥样硬化、既往心肌梗死或卒中史)
三、GLP-1受体激动剂的禁用人群
尽管GLP-1受体激动剂的疗效显著,但以下人群应避免使用,以防严重不良反应。
1.过敏禁忌:对GLP-1受体激动剂成分(如司美格鲁肽、利拉鲁肽)过敏者,可能引发荨麻疹、血管性水肿,甚至过敏性休克。
2.甲状腺相关风险:甲状腺髓样癌病史或家族史,以及多发性内分泌腺瘤病2型患者,罹患甲状腺髓样癌的风险升高。
3.消化系统疾病:严重胃肠道疾病(如胃轻瘫、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加重恶心、呕吐或肠梗阻风险。
4.特殊人群:孕妇、哺乳期妇女及未成年人,缺乏安全性数据。
四、GLP-1受体激动剂的用药规范
GLP-1受体激动剂作为处方药物,其使用需严格遵循医学指南,以确保安全性和有效性。以下是关键用药规范。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1.必须由内分泌科或代谢病专科医生评估后开具处方,严格遵医嘱用药,不可自行购买或调整剂量。用药前需完善检查,包括BMI计算、血糖检测、甲状腺功能、肝肾功能及心血管评估。
2.通常采用皮下注射的方式给药,每周1次(如司美格鲁肽)或每日1次(如利拉鲁肽)皮下注射。
3.注射部位可选腹部(避开脐周)、大腿前侧和上臂外侧。
4.每次更换注射部位(如本周腹部,下周大腿),避免同一部位反复注射,以降低注射部位过敏反应风险。
5.禁止与其他减重药物混用,减少不良反应风险。
6.应定期随访,进行体重监测,评估减重效果;定期检测血糖、血脂,以及检查甲状腺功能。
五、GLP-1受体激动剂的常见不良反应及对策
1.胃肠道反应:恶心、腹泻、呕吐等,通常在使用初期出现,多为暂时性,之后可逐渐缓解。可遵医嘱渐进式剂量调整,降低胃肠道刺激;饮食调整,避免高脂、辛辣食物,少量多餐。
2.注射部位反应:局部红肿或瘙痒,冷敷可缓解。注射部位硬结,应注意轮换注射部位,硬结位置热敷以促进吸收。
注意:若不良反应过于明显,应及时与医生沟通,调整方案。若有其他严重不良反应,如低血糖、急性胰腺炎(持续上腹痛向背部放射),应立即停药并就医。
六、科学减重黄金法则
图3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1.饮食与运动:虽然瘦身路上有了“减肥圣器”相助,但药物不是万能的,均衡饮食和规律运动仍不可忽视,它们是减肥的坚固基石。
2.定期医学监测:应定期监测体重变化,评估代谢指标,确保安全减肥。
3.建立健康生活方式:应保持充足睡眠,管理压力水平,戒除不良饮食习惯。
健康减重的真谛不在于短期瘦身,更是为了建立可持续的健康生活方式。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科学减重方案,才能收获长久的健康与美丽。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