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便血别慌张!儿科医生教你识别8种常见情况

作者:孙璐双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审核:刘志强 胜利油田中心医院 副主任医师

“宝宝大便带血!我该怎么办?”当纸尿裤上突然出现刺眼的红色,新手爸妈的心跳往往瞬间加速。事实上,婴幼儿便血在临床十分常见。让我们用科学的眼光,解析这些红色警报背后的秘密。

图1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八大常见原因全解析】

1.食用含铁药物或红色食物:妈妈或宝宝补充铁剂,可使大便颜色偏暗或呈柏油样黑便;食用火龙果、甜菜根等可能造成红色假象。

通常这种情况下,宝宝没有任何不适表现,精神状态好,进食正常,大便常规阴性,停止食用此类药物或食物24小时后,颜色即可恢复正常。

图2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2.母乳妈妈乳头破损:人们常说“使出吃奶的劲儿”“一口奶十滴血”,只有经历过亲喂的妈妈才知道这有多痛o(╥﹏╥)o。乳头皲裂时,宝宝吞咽下破损乳头处的鲜血,可能会导致大便带少许血丝。此时,粪便常规检查通常查不到红细胞,但大便隐血试验可呈阳性。

这种情况下,不用担心宝宝,妈妈做好乳头护理即可,可在哺乳后涂抹羊脂膏,或使用乳头保护罩。

图3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3.肛裂:宝宝皮肤娇嫩,排便用力、护理不当、肛周卫生差等都可能导致肛裂。肛裂的血便颜色通常为鲜红色,附着于大便表面,粪便常规检查可见红细胞。宝宝会在排便时哭闹,应检查宝宝肛周是否有微小破损。

对于此种情况,应小心护理宝宝肛周,可采用温水坐浴、涂抹红霉素软膏、使用含锌护臀霜等。

4.腹泻相关出血:频繁拉肚子会导致宝宝的肠道黏膜受损、出血,血与便混在一起,偏褐色。

引起腹泻的原因很多,首先应完善粪便常规检查,区分感染性(发热+白细胞)与非感染性。感染性肠炎通常伴发热,病毒感染多为水样便,细菌感染多为脓血便。治疗需明确病因,对症治疗。

5.乳糖不耐受:宝宝乳糖不耐受有典型的“三联征”,分别是酸臭蛋花样便、肠鸣音亢进、体重增长缓慢,且母乳喂养者更常见。这是因为乳糖分子会吸引液体进入肠道,导致肠内容物体积和流动性增加,肠腔渗透压负荷增加引起腹泻或稀便,严重者甚至可以出现黏液血便。对于此种情况,可在母乳前口服乳糖酶或选择低乳糖/零乳糖配方奶。

6.牛奶蛋白过敏:严重的肠道过敏可致大量鲜血便伴有反复湿疹,以及呕吐、腹泻等症状,宝宝生长发育迟缓。血常规及血生化检查提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及血清IgE均高。

对于此种情况,若为母乳喂养,妈妈应回避含有牛奶、鸡蛋的食物,宝宝的临床症状大多可在回避后2~4周缓解。若妈妈严格忌口2周后宝宝症状仍无明显改善,则需要暂停母乳,选择深度水解奶粉或氨基酸奶粉进行喂养。

7.肠套叠:宝宝的大便颜色呈果酱样,会出现阵发性腹痛、哭闹(每15~20分钟一次),部分有呕吐、精神萎靡等,腹部可触及包块,腹部肠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协助诊断。

对于肠套叠患儿,发病后24小时内是黄金救治时间!大部分患儿的套叠肠管经过按摩等方式可自行解开;若套叠肠管过长或持续无法解开,则需要进行空气灌肠或手术等处理。

图4 版权图片,不授权转载

8.肠息肉:表现为间断出现无痛性便血,血量不大,可见鲜血附着于大便表面;可伴有大便性状及排便习惯改变,如大便变细、黏液便、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等情况;病程可超过2周。

对于6个月以上的宝宝,若排除食物或药物等因素后症状仍未改善,需要进行肠镜检查以明确诊断。

【便血处理三步法】

1.取证:手机拍摄大便照片,记录出血频率。

2.采样:用干净容器留取1小时内新鲜样本送检。

3.观察:记录宝宝的伴随症状,如发热、呕吐等。

特别提醒:现代纸尿裤的超强吸水性会导致便样迅速变性,无法进行检验。建议在纸尿裤上垫一层保鲜膜或干净的方便袋留取便样。

【必须急诊的情况】

1.大量鲜血便

2.精神萎靡或烦躁

3.呕吐、无法进食

4.腹部膨隆

记住:多数的婴幼儿便血都是良性过程,但及时准确的判断能避免延误治疗。当不确定时,请毫不犹豫地带孩子去儿科就诊!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中华儿科杂志编辑委员会. 新生儿牛奶蛋白过敏诊断与管理专家共识(2023)[J]. 中华儿科杂志,2024,62(1):12-21.

[2]刘华杰,宋飞飞. 消化感染科住院患儿便血的病因分析:单中心10年回顾性研究[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5,40(5):368-371.

[3] 廖伟伟,马昕,宫幼喆,等. 儿童结直肠息肉临床特征分析[J].中国医刊,2024,59(3):293-299.

图文简介

婴幼儿便血在临床十分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