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供应链

一、基本概述

绿色供应链(green supply chain)是一种将环保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涵盖设计、原材料采购、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等环节)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通过优化供应链各环节实现环境负面影响最小化和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同时推动供应链各主体(供应商、制造商、销售商等)之间的协作,以达成经济与环境效益的双赢。其外延包括绿色设计、绿色采购、绿色制造、绿色物流、绿色销售与回收等供应链全环节的绿色化实践。

图片8.png

图1绿色供应链基本框架。图源:参考文献[1]

二、分类信息

微信截图_20250801161443.png

三、详细解释

绿色供应链这一概念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1996年“绿色供应链”概念正式提出,定义为“综合考虑环境影响与资源效率的供应链管理模式”,覆盖原材料获取至产品报废全生命周期。此后,ISO 14000环境管理系列等标准相继出台,以及欧盟、中国等政府的政策推动,绿色供应链逐渐实现理论体系化与标准化发展。近年来,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加速融合,助力绿色供应链迈向智能化与可持续发展新阶段。

在完成理念到实践的演进过程中,绿色供应链已经形成较为系统的运作框架,主要包括以下7个核心环节。

(1)绿色设计:从产品设计阶段就融入环境因素,降低全生命周期内的环境影响。

(2)绿色采购:选择环保材料供应商,减少采购过程中的资源浪费与废弃物产生。

(3)绿色制造:采用环保技术和管理方式,降低生产过程中的污染与资源消耗。

(4)绿色物流:运用绿色包装、节能运输及优化配送路径等手段,减轻物流环节的环境负荷。

(5)绿色仓储:需具有环境污染少、货物损失少、运输成本低、资源消耗少等特点。

(6)绿色回收:鼓励消费者参与,完善逆向物流体系,实现产品回收再利用。

(7)绿色供应链管理:借助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数字化技术与创新,提升供应链透明度和可持续性。

绿色供应链主要核心体系与技术包括:

(1)全生命周期评估:基于系统工程理论,量化产品从原材料获取到报废处理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

问题与创新点:突破传统供应链单一环节评估局限,实现全链条环境影响可视化,精准定位高能耗环节,为绿色设计提供数据支撑。

(2)碳足迹追踪技术:基于质量守恒和碳平衡定律,将能源消耗转化为二氧化碳当量,结合大数据算法生成碳足迹报告。

问题与创新点:将区块链与物联网技术组合,确保数据不可篡改且可追溯,解决传统供应链碳排放数据造假问题。

(3)逆向物流系统:通过“回收-检测-再制造-再利用”流程实现材料循环。

问题:传统供应链“线性消耗”模式导致电子废弃物激增。

(4)能源优化技术:避免能源在传输、转换中的耗散;利用可再生能源技术替代化石燃料,降低碳排放。

问题与创新点:通过IoT传感器实时监测各节点能耗(如仓储冷链系统动态调节制冷功率),物流环节推广电动货车、氢能源叉车等节能设备。

绿色制造聚焦企业内部生产过程的环境优化,而绿色供应链将这一理念拓展至整个链条。实践中,绿色制造是绿色供应链的技术与管理根基,为各环节提供环保生产支撑。绿色供应链则将绿色制造原则推广至全产业链,形成规模效应,整合技术推动产业链减排。同时,绿色制造的创新,如新型材料研发、清洁能源应用等,也为绿色供应链迈向更高水平提供助力。

我国已通过多项政策推动绿色供应链实践落地。2017年5月发布的《绿色制造 制造企业绿色供应链管理 导则(GB/T 33635-2017)》,首次以国家标准形式明确绿色供应链全流程管理框架。2021年2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倡导推动全产业链绿色化,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生产体系、流通体系和消费体系。

四、应用领域/前景

绿色供应链的应用领域广泛,几乎涵盖了所有与生产、流通、消费有关的行业,尤其是在资源消耗大、环境影响强的领域应用更为迫切和活跃。

在制造业方面:通过绿色设计、绿色采购和清洁生产等措施,减少原材料浪费和污染排放,推广可再生材料和节能设备,提升整个生产流程的环保性能。

在能源与化工方面:推动原料多元化可再生替代、过程节能降耗与资源优化智能化利用,以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加强上下游协同,减少生命周期碳排放,实现绿色转型。

在交通与物流方面:通过路径优化、车队低碳化、绿色仓储建设等手段,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碳排放和能耗。

在建筑与基础设施方面:推动绿色建材采购、低碳施工工艺、节能减碳措施投资及建筑全生命周期管理等,减少能源消耗与资源浪费。

绿色供应链不仅是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也在环境、经济、和社会层面展现出显著价值。

(1)环境价值:推动循环经济体系构建,提高资源再利用率,有效减少碳排放,助力实现碳中和目标。

(2)经济价值:提升企业社会责任形象与市场竞争力。通过优化供应链管理,降低运营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3)社会价值:为应对全球性气候变化、资源短缺等挑战提供有效解决方案,推动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4)创新价值:引领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转型,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为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

当前绿色供应链已在多个领域初步落地,相关研究也在持续推进,未来有望在以下方向实现更广泛应用:

微信截图_20250801161535.png

五、绿色应用难点

当前绿色供应链相关的应用难点主要集中在:

(1)成本压力大:绿色技术的研发应用是绿色供应链发展的关键,但目前在技术的研发、设备更新和认证过程中仍面临高昂投入和长周期时间成本,成为企业转型的重要障碍。未来需加速绿色技术创新与成果开发与转化,提升经济性和可行性,结合碳资产管理实现可预期的减排收益,降低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的成本。

(2)责任转移问题:部分品牌商将绿色转型所需的环保成本转嫁给中小供应商,不承担认证成本,进一步加剧供应链上下游的环境与利益矛盾。

(3)信息透明度不足:二级以下供应商数据缺乏公开透明。部分企业借助发展中国家环保执法薄弱的漏洞,将高污染生产环节外包出去,制造“污染避难所”。

(4)公平性争议:发达国家主导设立的高门槛绿色标准,使发展中国家的供应商面临高昂的改造和合规成本,利润空间受到严重挤压,绿色贸易体系的公平性受到质疑。

本词条贡献者:

燕春晖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工程师

本词条审核专家:

郭莘 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高级专家 高级工程师

刘语 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所研究员

参考来源:

[1]绿色供应链管理系列国家标准解读 标准技术司.https://www.samr.gov.cn/bzjss/bzjd/art/2021/art_292cfda31e6644e1937eb8ded6fd90b6.html

图文简介

绿色供应链(green supply chain)是一种将环保和资源节约的理念贯穿于产品全生命周期(涵盖设计、原材料采购、运输、储存、销售、使用和报废处理等环节)的现代供应链管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