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曾令元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李虹霖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审核:王小林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副主任医师
“孩子骨折后只能静养?”错!科学康复锻炼不仅能加速骨愈合,还能避免关节僵硬、肌肉萎缩等后遗症。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期,骨骼可塑性强,但康复方法不当可能影响终身。本文将结合图片演示,为家长揭秘儿童四肢骨折后安全、有效的功能锻炼技巧,让孩子早日“动”出健康!
一、为什么骨折后要功能锻炼?
促进血液循环:适度活动可改善局部血供,加速骨折愈合。
预防并发症:避免肌肉萎缩、关节粘连,降低肢体功能障碍风险。
恢复灵活性:通过针对性训练,帮助孩子重获肢体协调能力。
注意:锻炼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严禁自行过早或过量运动!
二、康复锻炼计划
(一)上肢骨折:手、肘、肩的康复训练
1.手指灵活训练:适合腕部以上骨折。
方法:用患手捏橡皮泥、抓握小球,或做“弹钢琴”式的手指屈伸,或握拳松拳及抬腕垂腕等动作。
频率:每日3次,每次20~30分钟。
要点:动作轻柔,以无痛为原则。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肘关节活动:适合肱骨髁上骨折、无严重移位的单纯尺骨鹰嘴骨折、轻度成角或复位良好的桡骨颈骨折。
动作:坐位,手臂平放,缓慢屈伸肘关节。也可借助毛巾辅助拉伸,健侧手拉毛巾两端,帮助患侧肘部缓慢弯曲。避免突然用力或提重物。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3.肩部力量训练:适合锁骨或肩部骨折。
动作:“钟摆运动”,患侧手臂自然下垂、抬高,画小圈;靠墙爬行,手指贴墙,逐步上移至肩部高度。逐步恢复肩关节活动范围。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下肢骨折:膝、踝、髋的康复计划
1.踝泵运动:适合胫骨或腓骨骨折、足踝骨折、骨盆或股骨骨折。
动作:躺平,绷直膝关节,脚尖上下钩压,像踩油门。
作用:预防血栓,减轻肿胀。
频率:每天做3~5次,每次10~15分钟,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直腿抬高:适合大腿或膝关节骨折。
动作:平躺,患腿伸直缓慢抬高至30°,保持5秒后放下。进阶:可绑沙袋增加阻力,但需医生评估后执行。
3.坐位屈膝:适合小腿骨折。
动作:坐椅子边缘,患腿缓慢屈膝至极限,再伸直。技巧:健侧腿可辅助轻轻按压,帮助增加角度。
三、儿童肘关节术后康复原则
个体化方案:根据骨折稳定性、内固定方式及患儿依从性调整。
分阶段进行,避免并发症,观察肿胀和疼痛程度,预防骨化性肌炎(避免暴力推拿)。
定期复查X线,确认骨折愈合情况。
四、注意事项
1.生长保护:儿童骨骺未闭合,康复中需避免暴力牵拉导致生长障碍。需谨慎处理或延迟活动的骨折类型——肱骨外髁骨折。严格保护关节面,术后固定2~3周后再开始活动,避免不愈合;开放性骨折或合并神经血管损伤,需优先处理软组织损伤,延迟活动至伤口完全愈合。
2.家长教育:指导家长学习康复训练方法,强调循序渐进。
3.多学科协作:骨科医生与物理治疗师共同制定计划,确保安全有效。
五、家长必知的“三要三不要”
三要:要循序渐进,从被动运动过渡到主动运动;要关注孩子疼痛反馈,及时调整强度;要定期复查,根据愈合情况更新锻炼方案。
三不要:不要强行拉伸,康复应兼顾功能恢复与生长保护,避免激进训练导致二次损伤;不要忽视营养,钙和维生素D需充足;不要长期制动,警惕关节僵硬风险。
六、误区
误区1:“多喝骨头汤补钙”。
真相:骨头汤钙含量极低,反因高脂肪不利于健康。应选择牛奶、豆制品或医生推荐的钙剂。
误区2:“骨折愈合后不用再锻炼”。
真相:愈合初期骨骼仍脆弱,需持续强化肌肉力量保护关节。
误区3:“疼痛是正常的,忍忍就好”。
真相:锻炼中轻微酸痛正常,但剧烈疼痛须立即停止并就医!
儿童骨折康复是一场“耐心与科学”的接力赛。通过科学锻炼,孩子不仅能更快康复,还能增强体质,降低再次受伤风险。家长需化身“康复教练”,用温柔鼓励代替焦虑催促,让孩子在安全中找回活力!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