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的我,大大的能量 ——科学认识脑性瘫痪

作者:牛 琼 山西白求恩医院

审核:王萍芝 山西白求恩医院 主任医师

栗 敏 山西白求恩医院 副主任护师

电影《小小的我》中主人公刘春和在八个月大时被诊断患有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少年时期,父母也曾认为他是一个负担,这对年幼的春和身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但是春和并没有被现实打倒,在外婆的帮助下,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完美诠释了身残志坚的感人故事。电影的热映,让更多人关注到了脑瘫群体。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那么,什么是脑瘫呢?是人们口中常说的智力障碍吗?让我们一起来揭秘:

生活中,很多人误以为脑瘫就是智力障碍,其实这是个极大的误区。脑瘫是一组由于发育中的胎儿或婴幼儿脑部非进行性损伤引起的永久性运动和姿势发育障碍综合征。出生前缺氧、早产、遗传因素等都可以造成脑瘫,导致肌肉张力异常、运动协调和控制困难,以及行走或言语障碍。脑瘫主要影响患者的运动能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智力一定有问题。事实上,许多脑瘫患者可以上学、工作,甚至在某些领域取得卓越成就。他们的智力水平可能与普通人无异,有智力障碍的脑瘫患者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因此,不能将脑瘫等同于智力障碍。

脑瘫的主要表现有哪些呢?

运动障碍:是脑瘫最核心的症状。患者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运动发育迟缓,如抬头、翻身、坐、爬、站、走等大运动以及抓握等精细动作的发育均落后于同龄儿童。还可能伴有异常的运动模式,如痉挛性脑瘫常表现为双下肢伸直、内收交叉,呈“剪刀步态”,上肢屈曲内收。

姿势异常:患者会出现各种异常姿势,例如头部常偏向一侧,肩部不对称,脊柱侧弯等。这些异常姿势在安静或运动时都可能表现出来,影响身体平衡和正常姿势。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引发脑瘫的因素有哪些?

出生前因素:胎儿在子宫内发育时,如果母体受到病毒感染、接触有害物质、患有严重慢性疾病(如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等),都可能影响胎儿脑部正常发育,增加脑瘫风险。此外,胎儿自身的染色体异常、基因突变等遗传因素,也与脑瘫的发生相关。

出生时因素:分娩过程中出现的情况,如早产、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难产、颅内出血等,可能导致胎儿脑部缺氧、缺血或受到机械性损伤,进而引发脑瘫。其中,早产是目前已知最主要的脑瘫危险因素之一,胎龄越小、出生体重越低,脑瘫的发生风险越高。

出生后因素:新生儿期严重黄疸未得到及时治疗,胆红素透过血脑屏障可导致胆红素脑病,进而引发脑瘫;此外,新生儿严重感染(如脑膜炎)也可能损害脑组织,导致脑瘫。

如何在早期发现脑瘫?

首先,从出生后到1岁前,应定期(如每1~3个月)到所在社区或儿童保健机构进行体检,由专业医生进行发育筛查评估。

其次,家长需掌握小儿生长发育关键期的知识。多陪伴并关注孩子,在互动玩耍过程中观察孩子是否有异常表现。

再者,若在养育过程中发现孩子过度激惹或异常安静、肌张力增高或降低、身体姿势异常、动作不协调、反应迟钝、喂养困难、夜间睡眠不安等表现,应尽早到儿童康复科或儿科就诊,进行专业评估、筛查和早期干预,抓住生长发育关键期,促进功能发展。

临床如何进行诊断呢?

临床评估: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围生期史(出生史)、生长发育史等,并进行全面的体格检查,重点评估运动功能、姿势、肌张力、反射等。例如,观察肢体活动对称性、协调性,检查肌肉张力,判断是否存在肌张力增高(痉挛)、降低(弛缓)或不协调(手足徐动)等。

影像学检查:常用方法有头颅超声、CT和MRI。头颅超声对新生儿和小婴儿脑部结构的初步筛查有一定价值;CT能显示脑部的钙化、出血等;而MRI对脑实质病变(如脑发育畸形、脑软化灶等)分辨率更高,为脑瘫诊断和病因分析提供重要依据。

神经电生理检查:脑电图(EEG)有助于了解脑电活动是否异常,对合并癫痫的脑瘫患者有重要诊断意义;诱发电位检查(如视觉诱发电位V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有助于评估感觉传导通路的功能状况。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如何预防脑瘫的发生呢?

预防可在多个环节进行干预:

1. 重视产前保健:孕妇应定期规范产检,监测胎儿发育。注意合理营养、规律作息,严格避免接触烟草、酒精等有害物质。

2. 做好围生期保健与新生儿管理:提高产科质量,预防和及时处理早产、窒息、颅内出血等情况。对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窒息儿等高危儿进行密切监测和随访。及时识别和治疗新生儿严重黄疸和感染。

3. 按时接种疫苗:按照国家免疫规划及时接种疫苗,预防可能损害神经系统的传染病(如麻疹、风疹、流行性脑脊髓膜炎、乙型脑炎等)。

4. 掌握育儿知识,加强儿童保健:家长应学习儿童生长发育知识,学会观察孩子发育状况。定期带孩子进行儿童保健检查。掌握基本急救知识,预防意外伤害(如窒息、溺水、颅脑外伤)。

5. 提供支持性环境:为儿童提供安全、健康的成长环境,关注其身心健康。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降低脑瘫的发生风险。就像电影中所表达的:新的一年,像向日葵一样期待每个晴天吧。

一旦确诊为脑瘫,如何进行治疗?

1.康复训练:这是脑瘫治疗的核心。采用综合康复方法:

物理治疗(PT):主要运用运动疗法,抑制异常姿势和运动模式,促进正常运动发育和功能。

作业治疗(OT):针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如穿衣、进食、洗漱、书写等)进行训练,提高生活自理能力。

言语-语言治疗(ST):提高语言表达、理解能力及吞咽功能。

2.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特定症状:

对于痉挛性脑瘫,可使用口服肌肉松弛剂(如巴氯芬)或局部注射肉毒毒素,降低肌张力,缓解痉挛。

可酌情使用神经营养药物作为辅助治疗。

对合并癫痫的患者,需规范使用抗癫痫药物。

3.手术治疗:适用于经过系统康复治疗效果不佳,存在严重痉挛、固定性肌腱挛缩或骨骼畸形的患者,旨在改善功能和矫正畸形:

神经外科手术:如选择性脊神经后根切断术(SDR),用于降低下肢严重痉挛。

矫形外科手术:如肌腱延长术、肌腱转移术、截骨术、关节融合术等,用于矫正畸形、改善步态和功能。

当我们遇到脑瘫患者时,请不要用异样的眼光看待他们。他们需要的不是怜悯,而是理解、尊重、平等的机会和必要的支持。让我们携手共同为这个群体营造一个包容、尊重和温暖的社会环境!

参考文献:

李晓捷.儿童常见疾病康复指南[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11:361.

张建奎,李晓捷,唐久来,等.中国脑性瘫痪康复指南(2022)核心内容解读[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24):1841-1853.

图文简介

电影《小小的我》中主人公刘春和在八个月大时被诊断患有脑性瘫痪(简称脑瘫);少年时期,父母也曾认为他是一个负担,这对年幼的春和身心造成了不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