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上一次看视频开倍速是什么时候?也许是上网课时把老师慢语速调到1.5倍,好让自己更专注;也许是在刷剧时觉得剧情太慢,于是干脆2倍速播放。如今,倍速播放似乎已经成为新一代信息时代的默许默认。一项对加州学生的调查发现,有89%的人改变过播放速度,而且大多数人是往加速方向调整的。
倍速播放视频真的可以更高效学习吗(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倍速播放的好处看上去不言自明:省时间、多学点内容、还能避免走神。但这种聪明的方式,真的能让我们学得更快、记得更牢吗?
大脑不是处理器,它有限速
学习过程中,信息在大脑中经过三个主要阶段:编码—存储—提取。编码是指我们将新接收到的信息转换为可被大脑理解和处理的形式。这个环节尤其依赖大脑的注意力资源和工作记忆容量。当视频语速大幅提升,语音内容被压缩成快速而连续的词流,大脑必须以更高的速率进行词义提取、上下文理解与整合。
问题在于,人类的语言处理系统有其生理节奏。一般语速约为每分钟150词,这是我们最为熟悉也最容易理解的速度。虽然实验表明,大脑在安静环境下仍能听懂300甚至450词/分钟的内容,但这种“听懂”不等于“记住”。越是靠近认知极限的处理,越容易形成浅层加工,就是说即我们知道听到了什么,但没有时间进行深入理解或联想。
这时,另一个限制因素出现了,记忆系统是信息在进入长期记忆前的缓冲区,只能暂存极为有限的信息——通常为7个左右信息单元。当视频播放速度越快,进入工作记忆的信息越多、更新频率越高,系统就更容易过载。一旦超出容量限制,大脑就只能丢弃部分内容,导致理解变浅、记忆力下降。
倍速学习效果到底如何?
倍速播放究竟有没有影响我们的学习效果?这个问题,在过去的几年间已经引起了教育心理学领域的高度关注。为了找出答案,研究者对过往大量实验数据进行了系统性梳理与综合分析。
2025年,一项研究整合了24项实验研究,涵盖了多种播放速度、不同学科内容、不同测试类型和受试者年龄段。结果显示,当播放速度不超过1.5倍时,对学习成绩影响极小,几乎可忽略;当速度提升至2倍及以上,负面影响开始显著,测试成绩平均下降达中等至大效应量。以大学课堂为例,原本平均得分为75分的学生,在2.5倍速播放下,成绩可能下降至58分。
2倍以上的视频会影响学习效果(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而这些影响,并非只是学的不够深入这么简单。研究进一步发现,不同测试形式也受到影响。纯回忆题比选择题更容易受影响,因为回忆题依赖更深层次的内容提取,而倍速播放常常只留下模糊印象,不易形成可提取的长期记忆。长时长的视频更易加重认知负担,加速信息流在30分钟内持续轰炸,大脑更容易疲劳,理解与记忆力同步下滑。
不仅如此,另一篇问卷研究发现,尽管89%的大学生使用过倍速功能,超过60%的人选择1.5x或更高速度观看教学视频,但多数人低估了这项习惯对自身记忆与理解的潜在影响。
值得注意的是,这项研究还揭示年龄对倍速看视频的影响。研究人员发现,年龄越大,倍速播放对学习成绩的负面影响越大。例如,在61岁以上的老年组中,2倍速播放带来的记忆力下降明显高于18-36岁的青年组。推测原因在于,随年龄增长,个体的工作记忆容量、信息整合速度与注意力资源本身都会有所下降,更难适应高速输入的信息节奏。
我们为什么要倍速看视频?
虽然研究显示倍速播放可能损害学习效果,但令人困惑的是,它在年轻学习者中反而越来越流行。那么,我们为什么如此乐于加速自己接受信息的节奏?
这背后的动因就是节省时间。2025年一项覆盖美国、加拿大和英国的调查发现,在大学生中,使用倍速播放的主因是更高的时间效率。在受访者中,超过60%的人习惯以1.5倍或更快的速度观看教学视频,其中不少人表示,他们用节省下来的时间去复习、补更多课程或完成更多任务。在信息密度极高的当代教育环境下,争分夺秒已是一种带有工具理性的生活方式。
并且倍速看视频不只是节省时间,它也带来了主观上的掌控感与满足感。控制播放速度是一种可见、可操作的学习调节方式。根据教育心理学中的自我决定理论,个体对学习过程的自主感是提升内在动机的重要因素。当你能选择自己接受信息的节奏,就更容易感到自己是主动学习者,而非被动接收者。
另一方面,很多学生也表示,在正常速度下,他们更容易走神,而在1.5倍速或更快的节奏中,大脑必须保持更高的注意力水平,反而更能保持清醒。这似乎也得到了部分实验的支持。某些研究指出,加快视频播放速度在短时间内可减少心不在焉的比例,因为信息流密度增加后,大脑来不及发呆。
总结
在一个连刷短视频都要倍速刷完的时代,我们似乎越来越不耐烦,也越来越让自己生活加速。倍速播放确实是一种便利的工具,但也提醒我们,学习不只是信息的接收,或者把视频看完,更是要把只是真正的记住。当一段知识像风一样掠过大脑,留下的也许不是掌握,而是模糊的印象。
真正有效的学习,从来都不是一场与时间赛跑的短跑,而更像是一场需要节奏与耐心的长跑。
参考文献:
[1] Tharumalingam, Theepan, and Evan F. Risko. "Altering the playback speed of recorded lectures as a learning technique: Examining student practices, motivations, and beliefs." Journal of Research on Technology in Education (2025): 1-20.
[2] Tharumalingam, Theepan, et al. "Increasing video lecture playback speed can impair test performance–A meta-analysis." Educational Psychology Review 37.2 (2025): 1-27.
[3] Risko, Evan F., Junwen Liu, and Laura Bianchi. "Speeding lectures to make time for retrieval practice: Can we improve the efficiency of interpolated testing?."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Applied 30.2 (2024): 268.
作者丨杨超 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
审核丨樊春雷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副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会员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