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没有试过误咬一口未熟的柿子或柠檬?那种让舌头发紧、嘴角抽搐的酸味,让整个人都不舒服了。对人类而言,强烈的酸味通常意味着食物未熟或变质,是大脑和味蕾协同筑起的天然屏障。
可大自然中,有一种动物却似乎完全无视这条味觉警戒线。在果实尚未成熟、酸得发涩的时候,它们就迫不及待地啄了起来。金丝雀、八哥、画眉,乃至一些迁徙数千公里的候鸟,似乎都偏爱这种未熟的酸味。难道它们的味觉不灵敏?还是对酸味有特别的耐受?
最近,一项由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主导、发表于《科学》(Science)杂志的研究,揭示了这种奇特现象背后的分子机制。科学家们发现,鸟类之所以能吃酸不皱眉、不咧嘴,与它们舌头上一种名为OTOP1的酸味受体发生的特殊突变有关。这种突变并没有让它们完全丧失对酸的感知,而是巧妙地钝化了味觉神经的响应,让酸不再是一种强烈的排斥信号。
感知酸味的OTOP1基因的抑制机制
在我们日常的味觉体验中,酸味是最易辨别的一种。它通常来源于食物中的有机酸,比如柠檬酸或醋酸,在人类和其他哺乳动物中,过高的酸度往往会触发强烈的不适感。这种反应源自一个名叫OTOP1的受体蛋白,它在口腔的舌头、腭部和咽喉组织中负责检测食物中的质子浓度,也就是酸度。当酸性越强,OTOP1受体通道开放得越充分,细胞内质子浓度上升,大脑便感知到酸的味道。
人感受酸味的机制(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然而,在鸟类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令人惊讶的反常现象。通过将金丝雀和鸽子的OTOP1基因分别表达在细胞中,并与小鼠的OTOP1进行对比实验,研究者观察到截然不同的电生理响应。小鼠的OTOP1在酸度增强时电流增强,表现出越酸越敏感;而金丝雀和鸽子的OTOP1却相反,酸性越强,电流反而减弱,通道被抑制。这就意味着,即使面对pH值只有2.5,接近柠檬汁酸度的果实,鸟类的酸味受体也不会发出强烈的信号,从而大大减弱了它们对酸的感知。
更进一步的研究揭示,这种酸感迟钝并非只是鸟类OTOP1的偶然现象,而是由几个关键的氨基酸位点突变所造成。通过构建基因嵌合体和定点突变实验,科学家们找出了四个位点(H239、L306、H314、G378),它们协同作用,使得OTOP1在强酸环境下受到抑制。特别是G378这一位点,其突变被认为是在鸣禽类祖先中首次出现,成为鸟类酸耐受演化的重要节点。
鸟类的科级系统发育树以及鸟类表现出广泛的食果行为(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为了验证这种机制是否具有普适性,研究者还将金丝雀的OTOP1基因敲入小鼠体内,并观察其味觉神经元对酸的反应。结果显示,这些转基因小鼠在面对酸味时的神经激活水平大大下降,表现出与鸟类相似的酸味耐受性,而对甜味等其他味觉则无明显影响。这一结果强有力地支持了OTOP1抑制机制在鸟类酸耐受中的核心地位。
进化优势与生态意义:为什么鸟类要“吃酸不皱眉”?
味觉并非仅仅是一种感官,更是生存策略的一部分。对许多动物而言,酸味是危险的信号,未成熟、腐败、发酵……都意味着食物潜藏着风险。然而,对鸟类而言,能够忍受甚至喜欢酸味,却可能是打开食物多样性的一把钥匙。
研究者发现,鸟类对酸味的耐受并非少数特例,而是广泛存在于多个类群中。数据显示,大约60%的鸟类科目下的物种具有摄食果实的行为,而其中很多果实的pH值低至2.5至3.5,相当于人类咬下一口柠檬的酸度。相比之下,老鼠等哺乳动物在这种酸度下表现出明显的厌恶反应,而鸽子、金丝雀等鸟类仅有轻微不适,甚至可以持续摄食。
小鼠、鸽子和金丝雀在酸刺激下产生的电流示意曲线(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这种酸中求食的能力赋予了鸟类重要的生态优势。首先,它扩大了可利用的食物资源。在某些季节或区域,当其他动物难以获取充足食物时,鸟类却能通过食用那些酸得没人吃的果实维持能量摄入。尤其对候鸟而言,迁徙途中必须快速积累脂肪储备以支撑远距离飞行,酸味果实往往正是它们重要的能量来源。
其次,鸟类对酸的耐受可能促进了与植物之间的共生演化。许多植物依赖鸟类传播种子,它们进化出鲜艳的果实和丰富的果肉,以吸引果食性动物。但过酸的果实可能吓退哺乳动物,唯有对算感迟钝的鸟类乐于享用。这种选择压力可能促使植物朝更酸方向演化,以吸引特定传粉或传播者,也促使鸟类味觉逐渐适应,从而形成互利共生的演化模式。
总结
当人类还在为一口酸柠檬皱眉时,林间的鸟早已把未熟的浆果当成空中自助餐。一段微小的基因改写,把警报调成了静音,让它们在千万年前就学会了另辟蹊径。味觉,不只是舌尖的感受,更是一张用分子写的生存地图。
参考文献:
[1] Teng, Bochuan, et al. "Cellular and neural responses to sour stimuli require the proton channel Otop1." Current Biology 29.21 (2019): 3647-3656.
[2]Zhang, Hao, et al. "Molecular evolution of sour tolerance in birds." Science 388.6753 (2025): 1330-1336.
[3] Yarmolinsky, David A., Charles S. Zuker, and Nicholas JP Ryba. "Common sense about taste: from mammals to insects." Cell 139.2 (2009): 234-244.
[4] Scalera, Giuseppe. "Acid taste thresholds assessed by conditioned taste aversion and two-bottle preference in rats." Physiology & behavior 82.2-3 (2004): 411-423.
作者丨Denovo科普团队(赵丽丽 中国科学院大学博士;杨超 博士)
审核丨黄乘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