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树荫下蝉声阵阵,但你是否注意过,有时树下会忽然飘来阵阵水珠,像是下了小雨?不少人以为是清晨露水,或是树叶排水,殊不知——这是蝉在喷尿。而它们喷的,不仅是真的尿液,更是以惊人的速度喷射而出,刷新了人类对昆虫排泄的全部想象。
那为什么体型小如蝉,却能像微型水枪一样高速喷水?
蝉究竟吃什么会有这么多尿?
要理解树上的蝉为何这么能喷水,得从它们的食谱说起。与大多数昆虫不同,蝉并不取食树叶、果实或其他有机组织,它们的吸管状口器专门刺入植物导管,吸食木质部中的液体。这种液体的主要任务是将根系吸收的水和矿物质输送到枝叶,其营养成分极其稀薄——水占比超过95%,其余只含微量的氮素与电解质,相当于我们平时喝的矿泉水加一点点营养做成的非常淡的汤。
蝉滋尿图片(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这种清淡到近乎无营养的食物,迫使蝉采用大量摄入的策略。研究显示,一只成年蝉每天可能需要吸入自身重量数百倍的木质部液体,才能勉强维持能量代谢。更早的生命周期中,蝉幼虫甚至在地下蛰伏多年,靠吸食根系木质部液体生存。长年累月的喝水式生存,也就意味着它们体内持续有大量水分需要排出。
与此相应,蝉的生理结构也早已演化出高效的排泄系统,不仅肠道与马氏管系统高效分离水与微量营养,它们还具备一种特殊的后门结构,能调节喷射频率与强度的排尿阀。
为什么蝉能速度惊人的喷射尿液?
在动物王国中,排尿方式通常与体型成正比。大型哺乳动物如大象、牛等排尿时间稳定在20秒左右,而体型较小的动物如老鼠、猫等,因重力作用和肌肉收缩受限,排尿更常表现为一滴一滴地落下。蝉的体长不过几厘米,却能将尿液以每秒约3米的速度喷出,成为研究者眼中的微型奇迹。
从蝉到大象不同动物的液体排放策略(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这项研究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的一个实验室完成,相关结果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他们利用高速摄影与显微成像技术,观察到蝉的排尿并非连续流动,也不是滴落,而是以高频脉冲喷流的形式进行。这种喷射来自一个复合系统,马氏管先集中废液,储存在小型膀胱中,当膀胱内压力达到一定阈值时,蝉通过腹部肌肉快速收缩,驱动尿液经由带有瓣膜的狭小排出口喷出。
此处插入视频
蝉的排尿视频(图片来源:参考文献[1])
更令人着迷的是,喷射比滴落更省能。在小尺寸生物体中,液体受表面张力主导,形成液滴需要不断克服黏附与内聚力。而喷流则依靠惯性直接越过这些障碍,一次性将液体送出,这在物理学上被称为Weber数大于1的阈值现象。研究团队提出,蝉可能代表了一类尚未广泛认识的微尺度生物流体系统,是自然界中最小但最有效率的喷流机制。
更大胆的推测认为,这一能力可能源于蝉的食水型生存模式的长期演化,吃得稀,排得多,喷得快。从这个角度看,蝉的尿不仅是生理副产物,更是自然选择在极限生存条件下的一种流体优化设计。
蝉的喷流排尿不仅令人惊讶,也可能对生态系统产生影响。一方面,大量稀薄液体落在树干和地面,可能改变微生境的湿度和微生物结构。另一方面,其排泄行为也为蚂蚁、黄蜂等吸液昆虫提供了水源,形成微妙的共生关系。
总结
夏天吵着我们的蝉,不仅在夏天为大自然奏响合唱,也在树上下着一场场小于。它们通过高速喷尿排出大量多余的水分,这不仅是对营养吸收机制的自然回应,更隐藏着复杂的生物流体奥秘。
在科学层面,蝉的排尿行为正启发工程师开发新型微流体设备与仿生喷嘴。尤其是在医疗输液、芯片冷却和3D打印等需要精密控液的领域,如何在微尺度上实现省力而高效的液体喷射,是未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Challita, Elio J., and M. Saad Bhamla. "Unifying fluidic excretion across life from cicadas to elephants."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121.13 (2024): e2317878121.
[2] White, Joann, and Charles E. Strehl. "Xylem feeding by periodical cicada nymphs on tree roots." Ecological Entomology 3.4 (1978): 323-327.
作者丨Denovo科普团队(杨超 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会会员)
审核丨殷海生 中国科学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研究员级高级工程师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