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邵易晴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揭诗晨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黄舒晗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曾海敏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审核:郝 亮 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主任医师
一位女孩,从15岁左右开始规律性地流鼻血,既无外伤,又与天气干燥等诱因无关,常见治疗方法也均无效。多次就医检查后,耳鼻喉科医生“灵光一现”,建议她尽快去妇科就诊。这究竟是什么怪病,让女孩与家人辗转求医、痛苦不已?经妇科医生针对性检查,女孩确诊为“子宫内膜异位症”。这是什么病?别急,让我们一起来揭开它的神秘面纱。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子宫内膜异位症概述
当子宫内膜组织(腺体和间质)出现在子宫体以外的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内膜原本位于宫腔内,随激素变化周期性剥脱,连同血液一起从阴道排出,形成月经。如果子宫内膜发生异位,出现在子宫腔以外的身体部位,就可能导致一系列临床症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异位内膜可出现在全身多个部位,当它异位至鼻腔时,便可能出现上述案例中的情况——伴随月经出现的规律性流鼻血(鼻衄)。事实上,子宫内膜异位症主要好发于卵巢、盆腔腹膜、直肠子宫陷凹、子宫骶韧带、子宫肌层等处,鼻腔并非常见部位。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子宫内膜异位症在育龄期女性中发病率较高,约10%的育龄女性受其困扰。然而,超过70%的患者因对疾病认知不足,出现症状后未及时就医,延误了最佳治疗时机。因此,正确认识子宫内膜异位症,做到早预防、早治疗,刻不容缓!
(二) 发病机制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目前认可度较高的理论是“经血逆流种植学说”。该学说认为,月经期脱落的子宫内膜碎片可随经血经输卵管逆流进入盆腔,种植、生长在卵巢、腹膜等部位,并随体内激素变化发生周期性出血,进而产生症状。此外,异位内膜的形成还可能与遗传、免疫、体腔上皮化生等多种因素有关。
(三) 临床表现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症状与月经周期密切相关,且因人和病变部位不同而表现多样,约25%的患者无明显症状。
1. 下腹痛和痛经:是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继发性痛经(即初潮后数年才出现的痛经)。
2. 不孕: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不孕率高达40%~50%。引起不孕的原因复杂,如盆腔广泛粘连影响精卵结合及运送、卵巢功能异常、免疫功能紊乱等。
3. 月经异常:部分患者可出现经量过多、经期延长或月经间期出血等症状。
4. 其他特殊症状:当异位内膜种植于盆腔外部位(如肠道、膀胱、输尿管、肺部、鼻腔、腹壁切口等)时,可在局部出现周期性疼痛、出血(如便血、尿血、鼻衄)或肿块,并引发相应症状。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防和治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导致继发性痛经(即由盆腔器质性病变引起的痛经)的常见原因之一,值得重视,但无需过度恐慌,因为它并非不治之症。
预防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适时生育。
2. 避免经期性生活: 经期性生活时,子宫收缩可能增加经血逆流风险。
3. 加强锻炼,增强体质。
4. 减少医源性损伤: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妇科手术(如人工流产)。必须手术时,应选择正规医疗机构以降低风险。
治疗:目前临床常用药物治疗(如激素类药物抑制内膜增生和炎症反应)和手术治疗(切除异位病灶)。根据患者年龄、症状、生育需求及病变程度,治疗策略有所不同:
1. 症状轻、无生育要求(仅痛经):首选观察随访及非甾体抗炎药止痛。
2. 有生育要求(尤其不孕)
病情轻者:可考虑性激素治疗助孕。
病情较重者:考虑保留生育功能的手术治疗(去除病灶,恢复解剖)。
3. 无生育要求、症状严重(如重度痛经、经量过多):
年龄<45岁:首选保留卵巢功能的手术治疗(切除子宫及病灶,保留卵巢)。
年龄≥45岁或病情严重:可考虑根治性手术(子宫及双侧附件切除术),须充分知情同意。
子宫内膜异位症就像个“麻烦制造者”,悄无声息地在体内“捣乱”。很多患者确诊后常担忧:这病能治好吗?会影响生育吗?其实,子宫内膜异位症的预后总体较好。它虽无法像感冒那样“吃几天药就好”,但通过规范治疗(药物或手术),痛经、月经紊乱、盆腔痛等症状通常能得到有效控制,患者生活质量可显著提高。同时,许多患者治疗后(包括借助辅助生殖技术如试管婴儿)仍能成功妊娠。
子宫内膜异位症并非无解的“麻烦”,而是可管理的慢性疾病。只要坚持规范治疗,保持健康生活方式,就能让它从一个“麻烦制造者”变成可控的“过客”。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参考文献
[1]Horne A W, Missmer S A. Pathophysiology,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endometriosis[J]. BMJ, 2022,379:e70750.
[2]严莉莉. “流浪的恶魔”——子宫内膜异位症[J]. 健康必读, 2025(17):34-35.
[3]王晶, 宫亚萍, 张杜鹃, 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与痛经的关系[J]. 家庭生活指南, 2025,41(06):95-96.
[4]Saunders P, Horne A W. Endometriosis: Etiology, pathobiology, and therapeutic prospects[J]. Cell, 2021,184(11):2807-2824.
[5]师萍萍. “出走”的子宫内膜——子宫内膜异位症[J]. 家庭医药.快乐养生, 2025(04):64-65.
[6]Saunders P, Whitaker L, Horne A W. Endometriosis: Improvements and challenges in diagnosis and symptom management[J]. Cell Rep Med, 2024,5(6):101596.
[7]张素娟. 妇科病例研究中子宫内膜异位症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关爱生命大讲堂之生命关怀与智慧康养系列学术研讨会[C], 线上会议, 2025.
[8]颜磊, 岳彩欣, 刘懿淳. 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生育力保护[J].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2,60(09):31-34.
[9]刘伟, 施莎莎, 蓝远青. 腹腔镜手术联合药物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疗效及复发危险因素分析[J]. 浙江创伤外科, 2025,30(02):241-243.
[10]邢阿英, 耿蒙慧, 王大琳, 等. 子宫内膜异位症合并不孕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 中国生育健康杂志, 2020,31(01):96-98.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