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
把铅变成金,这是中世纪炼金术士最大的梦想。现在,这个看似不可能的梦想,真的被科学家实现了!
但是,铅怎么可能变成金呢?它们是完全不同的元素啊。没错,从化学角度来说,确实不行。铅原子核里有82个质子,而金是79个,两者差了整整3个质子。因此用任何化学方法都无法让它们互相转化。
但如果我们换个思路,用物理的方法呢?比如,想办法把铅核中的3个质子“打”出来,那会发生什么?听起来天方夜谭,但就在今年5月,欧洲核子研究中心(CERN)的科学家们在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一场铅核对撞实验中,真的实现了这个操作——他们把铅变成了金。虽然金的产量极少,存在的时间也不到一秒,但确确实实产生了金!
那么,他们是怎么做到的?
大型强子对撞机,许多人可能都听说过,这是世界上最强大的粒子加速器。科学家们通常用它来加速质子,把它们推到接近光速,再让它们正面相撞,借此产生各种奇特的粒子,比如大名鼎鼎的希格斯玻色子,或者质量比质子还大得多的顶夸克。
但大型强子对撞机不只是加速质子,它还可以加速带正电的原子核,比如铅核。每个铅核有82个质子,因此带有强大的正电荷。当两个铅核在加速器中正面相撞时,它们的质子和中子会被猛烈打碎,释放出构成它们的基本粒子——夸克和胶子,从而形成一种只有在宇宙诞生之初才存在的炽热而致密的物质状态,叫作夸克-胶子等离子体(quark-gluon plasma)。大型强子对撞机中的ALICE实验,就是专门研究这种极端的物质状态。
但这样“硬碰硬”的正面撞击其实并不常见,大多数时候,这些铅核在空间中只是擦肩而过——它们之间的距离非常小,但没真正撞上。你可能会以为,既然没碰到,那就什么都不会发生。但实际上,即便没有物理接触,这种“擦肩而过”也可能引发奇妙的物理过程。
为什么?因为铅核会产生强大的电磁场。而在接近光速的运动下,根据狭义相对论的洛伦兹收缩效应,这个电磁场会被压缩成一个非常薄、像“煎饼”一样的形状。这时候,物理学家可以把这个被压缩的电磁场等效地看作是一束虚光子流。
当这束虚光子流“扫过”另一个铅核时,有可能会引发一种现象,叫作电磁离解。简单来说,就是光子激发了原子核内部的集体振荡,让其中一部分中子甚至质子被“抖”出来。
你可以把这个过程想象成:两辆赛车在高速赛道上擦肩飞驰,虽然没有碰撞,但它们带起的空气乱流却能把对方车上的装饰件掀飞。同样的,即使两个铅核没有直接撞上,它们之间强大的电磁场也能把对方原子核的一部分“吹”出来。
如果一个铅核因此失去了中子,它就变成了另一种同位素;但如果丢掉的是质子,那它就不再是铅了,而是变成了新的元素。
那我们是怎么知道铅变成了金呢?
在ALICE实验中,科学家使用了一种非常敏感的探测器,叫做“零度量热计”。它的任务是测量粒子的能量,以及经过复杂统计和分析,统计那些从铅核中“抖”出来的质子数量。
如果一个质子被踢出,它可能变成了铊;
踢出两个,就是汞;
踢出三个,那就是金了。
左:两个铅核擦肩而过;右:在电磁离解过程中,其中一个铅核失去了2个中子和3个质子,变成了金核。图源:CERN
虽然变成金的情况相对更罕见,但实验数据显示,在 ALICE 的碰撞点,每秒钟最多仍能产生多达89,000个金原子核。不过这些金核在飞离碰撞点后,就会直接撞上束流管或准直器。在撞击中,它们立刻碎裂,变成质子、中子等粒子。所以金确实出现了,但它存在的时间非常的短暂。
根据ALICE团队的估算,在第二轮运行(2015–2018 年)中,四个主要实验共计产生了大约 860 亿个金核,总质量约为 29 皮克(2.9 × 10⁻¹¹ 克)。而在第三轮中,由于加速器亮度提升,金的产量还翻了一倍。但就算是这样,这点金子连看都看不见,更别提炼金致富了。
所以,从技术上讲,炼金术士的梦想已经实现了——铅确实可以变成金。但从现实上说,他们靠这个发财的希望,也彻底破灭了。更何况,为了变出这些金,科学家们可是要耗费巨大的代价建设和运行整个对撞机!
虽然这项成果无法带来金山银海,但它不仅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了电磁离解这一基础物理过程,甚至还可能影响下一代粒子加速器的设计思路。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陈佳君 原理主编
审核:周晓亮 北京交通大学物理学实验室 高级工程师;刘路 华东师范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教授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