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讨厌星期一”这句抱怨早已成为全球打工人之间心照不宣的默契。星期一刚从周末的放松中抽身,骤然面对未完成的工作、满格的会议、积压的信息和日复一日的节奏,情绪的落差让人倍感焦虑和抵触。
星期一焦虑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但星期一带来的不止是情绪低谷。越来越多研究发现,这种星期一焦虑不仅仅存在于心理层面,它可能深深嵌入了我们的生理系统之中。那问题来了——我们讨厌星期一,仅仅是因为不想上班吗?为什么有些人即使退休多年,仍会在星期一感到莫名的不安?
星期一真是心脏病高发日吗?
在医学界,关于“星期一心脏病高发”的说法早已有迹可循。2005年,荷兰乌得勒支大学医学中心的研究人员发表了一项涵盖 27 篇研究的荟萃分析,系统评估了星期一是否为心血管事件高发日。
分析结果表明,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在星期一发生的几率比其他日子高出约 19%。这一趋势不仅出现在在职人群中,还同样出现在退休老年人中,并且男性与女性、65 岁以下与以上人群之间差异并不显著。换句话说,不论年龄与性别,星期一杀伤力广泛存在。
这一现象被称为七日节律波动,尽管人类不像其他物种那样存在明确的七天生理节律,但现代生活的社会结构,特别是五天工作日和双休日的制度设计,已经塑造出一种强烈的文化性周期节律,这或许是心血管事件星期一高发的一个关键触发背景。
那么,星期一究竟激活了哪些风险因子?研究认为,心理应激是一个关键因素。周一的工作压力、责任感的回归、睡眠周期的改变都可能刺激交感神经系统,引发一系列生理变化,包括血压升高、心率加快、血小板活性上升、皮质醇分泌增加等。这些变化在易感个体中,可能诱发潜在的动脉粥样斑块破裂、血栓形成,最终导致心肌梗死或心源性猝死。
此外,社会行为也可能在星期一效应中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一些研究指出,周末饮酒过量、作息紊乱、情绪波动等生活方式的改变,在星期一开始时会引发身体的不适应反应。这种“节律错位”,让身体尚未恢复至“工作日模式”,却已被迫承担全新负荷,诱发心血管系统出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该荟萃分析还发现东亚国家的结果呈现一定差异。例如,在中国和日本的部分研究中,并未发现显著的“星期一心血管高峰”,而是观察到在星期六或星期天发病率反而更高。这提示我们,文化与作息结构也可能调节这种星期一风险,因此,不能忽略社会背景对生理节律的干扰。
生物机制表明“星期一焦虑”与皮质醇的联系
我们已经看到,心血管事件在星期一的发生率显著上升。但更深层的科学问题是:到底是哪些生物机制,让“星期一焦虑”转化为真实的生理风险?
2025年,香港大学社会学系研究人员发表在《《情感障碍杂志》(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上的一项研究提供了重要线索。该研究利用英国一项大型纵向数据库,调查了3511名50岁以上成年人在不同星期中的焦虑情绪与皮质醇水平之间的关系,研究方式独特地采用了毛发皮质醇这一慢性压力生物标志物,为探索星期一效应的生物学基础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数据支持。
研究发现,感到星期一焦虑的人,其毛发中的皮质醇浓度在随后2个月内比其他天感到焦虑的人高出约23%。不仅如此,这种星期一焦虑带来的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紊乱,在已退休人群中同样存在,说明其不仅是工作压力的反应,而更像是长期文化节律影响下的一种生理记忆。
皮质醇水平与周一焦虑的关系图(图片来源:参考文献[2])
HPA轴是人体调节压力反应的核心系统,启动后会促进肾上腺释放皮质醇等糖皮质激素。这种激素在短期内有益,它可以提高警觉性、调动能量、应对外界挑战。但如果长期处于高水平,即所谓“高皮质醇状态”或“HPA轴过度激活”,则会产生一系列健康问题,比如心血管系统方面,皮质醇会升高血压、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肌梗死风险。在代谢方面会促进血糖升高、诱导胰岛素抵抗,增加糖尿病风险。在免疫方面长期高皮质醇可抑制免疫功能,增加炎症和感染易感性。还有影响情绪稳定性与睡眠节律,诱发焦虑、抑郁、失眠等问题。
这一系列反应说明,焦虑并不是主观感受那么简单,它确实会改变人的生理系统结构,甚至留下一段时间内的生化痕迹。研究特别指出,即使将人口统计、健康状况、用药情况等变量控制之后,星期一焦虑与皮质醇水平的关联仍然显著存在,且这种关联的约75%以上并非由可观测因素解释,而可能源于未识别的文化节律性压力。
更重要的是,这种效应不随退休而消失。这意味着,哪怕不再上班,某些人依然在星期一体验到身体层面的应激反应,提示其可能是长期社会节奏嵌入生理系统后的“条件反射”。
总结
星期一之所以让我们身心俱疲,不仅是因为现实压力,也是我们长期生活节奏在生理上留下的文化印记。越来越多研究显示,从焦虑情绪到心脏病发作,从毛发中的皮质醇到心血管系统的紊乱,这一天确实比我们想象中更“危险”。
但好消息是,了解机制本身,就是改变的第一步。如果星期一效应是长期焦虑的积淀产物,那我们也有机会,通过科学管理情绪、优化生活节奏、以及在制度和文化上做出调整,去一点点拆解它的威胁。
或许我们不能取消星期一,但我们可以选择,不再让它主宰我们的身心健康。
参考文献:
[1] Witte, Daniel R., et al. "A meta-analysis of excess cardiac mortality on Monday." European journal of epidemiology 20.5 (2005): 401-406.
[2] Chandola, Tarani, Wanying Ling, and Patrick Rouxel. "Are anxious Mondays associated with HPA-axis dysregulation?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older adults in England." Journal of Affective Disorders (2025): 119611.
作者丨Denovo科普团队(杨超 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会会员)
审核丨邵文亚 福建医科大学副教授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