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蚊子“后悔咬你”,一颗药丸能带来防蚊新突破?

你有没有想过,有一天人类可以靠吃药来“反杀”蚊子?不是驱蚊喷雾,也不是灭蚊灯,而是一种普通药物,吃下去之后,让你体内的血液变成蚊子的“毒液”,当它们咬你时,反而因此丧命。

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2025年7月,权威医学期刊《新英格兰医学杂志》(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发表了一项来自肯尼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结果,研究者让数万名儿童服用了伊维菌素(ivermectin),这是一种过去用于治疗寄生虫感染的老药,结果显示,这些孩子的疟疾感染率显著下降了26%。而背后的原理令人惊讶,不是药物直接对抗疟原虫,而是通过让吸血的蚊子死亡,从源头上斩断疟疾的传播链。

这究竟是怎样的机制?安全吗?是否可以推广到其他传染病防控中?

血液变“毒液”?伊维菌素背后的科学逻辑

在全球仍有2亿多人感染疟疾、每年近60万人因此死亡的背景下,这项研究无疑提供了一种全新的思路,如果蚊子无法活着传播疾病,疟疾也就难以蔓延。

伊维菌素并不是新药。早在上世纪80年代,它就被广泛用于治疗一些被称为“被忽视的热带病”,例如由盘尾丝虫引起的河盲症和导致“象皮腿”淋巴丝虫病。其核心机制,是干扰寄生虫神经系统中一种叫做“谷氨酸门控氯离子通道”的蛋白结构,从而导致其瘫痪甚至死亡。

伊维菌素化学结构(图片来源:Wikipedia)

令人惊讶的是,科学家后来发现,这种机制不仅适用于体内的寄生虫,还对吸血的蚊子同样致命。蚊子吸食含有伊维菌素的人类血液后,会因为药物在其体内持续发挥作用而死亡。简单来说,伊维菌素让被咬者反过来杀死咬他的蚊子。

这就是伊维菌素的新用途,它不是驱蚊药,而是一种“血液中的隐形杀手”。一项2010年的经典实验就曾显示,按蚊在叮咬服用伊维菌素的人类后,其死亡率大幅升高。这意味着,一旦大规模人群服用该药物,叮咬他们的蚊子将“无蚊生还”,从而中断疟疾的传播。

这种策略也称为“内源性杀蚊法”,不是通过外部喷洒杀虫剂,而是让人类宿主本身变成一个蚊子的陷阱。

但这背后也有挑战,一方面,药效必须足够强,确保蚊子在叮咬后迅速死亡。另一方面,药物在人体中的半衰期也必须控制得当,既能维持对蚊子的杀伤力,又要确保对人类安全。伊维菌素在这两方面都表现良好,其在血液中可维持有效浓度数天,对人类的毒性极低,这也是它被选为疟疾控制新策略候选药物的原因之一。

肯尼亚BOHEMIA试验结果告诉我们什么?

一个科学概念能否走出实验室,关键在于它是否在真实人群中有效。这正是非洲广域内源杀虫药物防疟干预项目(BOHEMIA)研究的意义所在,这是一项迄今为止最大规模、最系统的伊维菌素群体服药试验之一。

该研究由西班牙巴塞罗那全球健康研究所牵头,在肯尼亚沿海疟疾高发的 一个县进行。研究对象为5至15岁的儿童,整个试验涵盖84个地理区域、近2.9万名参与者。所有人群被随机分为两组。一组每月服用伊维菌素(400 μg/kg),连续三个月。对照组则服用不具杀蚊作用的阿苯达唑,相同服药频次。所有儿童在服药期间每月接受一次快速疟疾检测,持续6个月,以评估感染风险。

非洲儿童服用伊维菌素试验示意图(图片来源:作者使用AI生成)

六个月后,研究团队得出结论,伊维菌素组的疟疾感染发生率为每人年 2.20 次,而对照组为 2.66 次,相对减少了约 26%。统计分析得出的调整后发病率比(IRR)为 0.74。这恰好符合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新型疟疾控制工具必须达到的最低效果线,即感染率下降20%以上。

研究者还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越靠近核心药物发放区,药效越明显。这暗示伊维菌素的杀蚊效应具有区域性传染阻断特征,也就是说,集中服药地区可以形成一个蚊子死亡带,间接保护周围居民。

那服用这种药物安全吗?在超过5.6万人次服药记录中,研究者未发现任何由药物直接引起的严重不良事件。常见副作用如头晕、乏力、皮肤瘙痒等均属轻度、可逆,且发生率在历史记录范围内。甚至有“附加好处”,在肯尼亚,社区居民反映服药后臭虫明显减少;在莫桑比克试点区,还观察到了疥疮和头虱感染率显著降低。

总结

伊维菌素,这种原本用来治疗寄生虫的老药,在对抗疟疾的战场上,展现出全新潜力。通过让人类血液在短时间内对蚊子致命,它提供了一种与传统蚊帐、杀虫剂完全不同的防控策略。在肯尼亚的大规模临床试验中,它让儿童的疟疾感染率下降了26%,而副作用轻微,还带来“杀虱除虫”的额外好处。虽然它不能代替现有方法,但作为一种补位工具,它或许能为陷入瓶颈的全球疟疾防控注入一剂强心针。科学,正在让“吃药杀蚊”从幻想变为现实。

参考文献:

[1] Chaccour, Carlos, et al. "Ivermectin to control malaria—a cluster-randomized trial."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 393.4 (2025): 362-375.

[2] Chaccour, Carlos, et al. "Effect of Ivermectin on Anopheles gambiae Mosquitoes Fed on Humans: The Potential of Oral Insecticides in Malaria Control."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2.1 (2010): 113-116.

[3] Foley, D. H., J. H. Bryan, and G. W. Lawrence. "The potential of ivermectin to control the malaria vector Anopheles farauti." Transactions of the Royal Society of Tropical Medicine and Hygiene 94.6 (2000): 625-628.

[4] Chaccour, Carlos, and N. Regina Rabinovich. "Ivermectin to reduce malaria transmission II.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clinical development pathway." Malaria journal 16.1 (2017): 166.

[5] Chaccour, Carlos, Felix Hammann, and N. Regina Rabinovich. "Ivermectin to reduce malaria transmission I. Pharmacokinetic and pharmacodynamic considerations regarding efficacy and safety." Malaria Journal 16.1 (2017): 161.

作者丨Denovo科普团队(杨超 博士、中国科普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青年科技创新研究会会员)

审核丨赵宝锋博士 辽宁生命科学学会

图文简介

伊维菌素,这种用于治疗寄生虫的常见药物,正在开启它的“防蚊第二人生”。新研究表明,大规模服药后,人类血液对蚊子有致死作用,能显著降低疟疾感染风险。这是一种简单却可能改变未来防控策略的新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