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在孩子的营养补充上往往都操碎了心,各种营养品、保健品,只要听可能对孩子好,都毫不犹豫买回家。
但最近一条热搜却让家长们紧张起来了——#喝了半年牛初乳 6 岁女孩查出性早熟#。新闻里说,江苏一个 6 岁女孩乳房发育,检查后评估为中枢神经性性早熟,家长说孩子喝了半年牛初乳。
图片来源:新闻截图
之前说“牛初乳能提高免疫力”,怎么突然又会“导致性早熟”了?牛初乳到底还能不喝?今天我们来聊聊~
先让家长们安心:牛初乳并不会导致性早熟,还是可以放心给孩子吃的。
什么是性早熟?
医学上通常讲“女孩 8 周岁以前乳房发育,10 周岁以前月经来潮;男孩 9 周岁以前第二性征发育”称为性早熟(precocious puberty,PP)[1]。所以,新闻中 6 岁的女孩确实属于性早熟了。
按照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性早熟可以分为真性性早熟、假性性早熟[2]。
真性性早熟,即中枢性性早熟(central precocious puberty,CPP),又称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是指和正常的青春发育相同,下丘脑提前分泌并释放促性腺激素,进而引起内、外生殖器的发育并出现第二性征。
假性性早熟,即外周性性早熟,又称非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依赖性性早熟,是指由性腺肿瘤、肾上腺皮质增生或其他原因导致的体内性甾体激素升高至青春期水平。假性性早熟患儿表现为提早出现第二性征,但不具备生殖能力。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哪些原因
会导致性早熟?
导致性早熟原因很多,也非常复杂,可能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3],常见的原因有: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性早熟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已经证实某些基因的突变会导致性早熟的发生。一些遗传性疾病等也可能导致性早熟。
2.疾病
抛开遗传因素,导致性早熟最主要的原因是一些疾病。
比如,导致中枢性性早熟的最常见原因是中枢神经系统器质性病变,如下丘脑、垂体肿瘤或其他中枢神经系统病变[4]。相关诊疗指南也明确指出,中枢性性早熟必须进行病因诊断,排除疾病原因。
图片来源[5]
导致假性性早熟的主要原因也是一些疾病。比如,遗传性卵巢功能异常、卵巢良性占位病变如孤立性卵巢囊肿等可能导致女孩性早熟;而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肾上腺皮质肿瘤或睾丸间质细胞瘤等容易导致男孩性早熟。
3.环境激素干扰
大量服用雌激素,以及环境中的类激素物质、内分泌干扰物,如双酚 A、邻苯二甲酸酯类物质(塑化剂)、多氯联苯等[7],以及一些农药、重金属等,也可能导致儿童性早熟。
4.肥胖
儿童肥胖会增加青春期性早熟的风险,且女孩的风险显著高于男孩[8]。
可以看到,导致性早熟的最主要原因还是一些跟疾病相关的原因。所以,关于性早熟的诊疗指南都建议,如果孩子性早熟了,首先应该去医院检查是否有疾病等影响。
牛初乳是什么?
所谓牛初乳,指的是健康奶牛在分娩后 72 小时内挤出的乳汁。
对于初生牛犊,牛初乳确实是有一些独特的地方,有一些研究发现牛初乳中含有更多的免疫球蛋白、生长因子、活性多肽、蛋白质等等,对于牛犊的存活和生长确实至关重要。
不过,需要提醒大家,牛初乳所含的更多一些“营养成分”和“活性成分”对小牛犊有益,但对人类宝宝可就没有什么特别的作用。因此,大家也不要过度迷信牛初乳的健康作用。目前也并没有证据显示牛初乳会导致儿童性早熟。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食物会导致性早熟?
除了牛初乳,生活中还有很多食物导致性早熟的传说,比如“吃鸡肉导致性早熟”“豆浆导致性早熟”“蜂蜜蜂王浆导致性早熟”……
其实,正常饮食的话,我们平时吃的这些普通食物根本不会导致性早熟。
如果硬要说饮食的问题,那吃太胖了倒是会增加性早熟风险[9]。比如,现在的孩子生活条件比以前好多了,经常吃油炸食品、经常喝甜饮料、很少运动…… 这些都是容易导致超重和肥胖的,就会增加性早熟的风险。
需要提醒各位家长,现在很多家长都会给孩子乱吃补品、保健品,比如长高的、促进生长的,这类补品中经常都是添加激素的,倒是真的可能导致孩子性早熟。建议大家还是不要盲目给孩子吃乱七八糟的补品哦。
如何预防性早熟?
从日常饮食和生活角度,建议大家注意:
1.保持健康体重,避免超重肥胖
肥胖会增加性早熟的风险。因此家长们要从小帮助孩子养成保持健康体重的习惯,避免孩子超重、肥胖。
要以身作则,从小带领孩子养成健康的饮食习惯,少吃高热量、油炸、高油高糖食物,少吃油炸食品、少喝含糖饮料等;多吃粗粮全谷物、果蔬、优质蛋白如奶、豆、水产。
图库版权图片,转载使用可能引发版权纠纷
2.经常户外活动
避免肥胖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增加运动量。建议每天都能抽空带孩子运动,避免久坐和看视频的时间。6 岁以上儿童和青少年每天至少进行 60 分钟中等至较高强度且以有氧运动为主的身体活动,每周至少 3 天进行较高强度的有氧运动及增强肌肉和骨骼健康的锻炼,以促进代谢。推荐儿童和青少年在保证足够时间和强度的身体活动的同时,减少静坐时间(减少至<120 分钟/天),以消耗能量,并保证规律睡眠时间。
3.不要乱吃补品、保健食品
很多所谓的补品、保健品中是可能添加了外源激素的,容易增加性早熟风险,建议不要盲目给孩子买乱七八糟的补品吃。
总的来说,牛初乳并不是洪水猛兽,正常饮用不会导致儿童性早熟。对于正常人正常饮食来说,我们平时吃的这些普通食物也根本不会导致性早熟。
参考文献
[1] 谭 茜 , 黄 璐 , 杨 洁 萍 . 儿 童 性 早 熟 发 生 情 况 及 影 响 因 素 研 究 进 展 [J]. 医 药 前沿,2020,10(27):8-10.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性早熟诊疗指南(试行)[卫办医政发(195)号][J].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2011, 19 (4): 390-392.
[3] 孙艳艳,俞建.性早熟病因的研究进展[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1,26(20):1599-1601.
[4] 梁立阳,李芳萍.性早熟的诊断与治疗要点[J].药品评价,2016,13(03):27-31.
[5]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内分泌遗传代谢学组. 中枢性性早熟诊断与治疗共识[J]. 中华儿科杂志, 2015, 53(6): 412-418.
[6] 陈瑞敏. 外周性性早熟病因研究进展[J].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12,27(20):1545-1547.
[7] 徐璟.儿童性早熟与生活方式及家族因素的相关性研究[D].浙江:杭州师范大学,2017.
[8] 中华预防医学会妇女保健分会青春期学组.女性性早熟的诊治共识[J].中国妇幼健康研究,2018,29(2):135-138.
[9]尤箫萌,单川,沈秀华.儿童肥胖与性早熟的研究进展[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2012,32(7):949-951.
[10]韩立华,朱师晨,Mike WEISER,等.牛初乳营养组成和功能特性研究进展[J].食品科学,2023,44(13):397-407.
[11]彭松悦,吴海龙,徐为民,等.奶牛初乳与常乳中营养成分和免疫物质的特征[J].中国乳业,2022,(11):111-116.
作者丨阮光锋 科信食品与健康信息交流中心副主任 中华预防医学会健康传播分会委员
审核丨张宇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博士、国家健康科普专家、中国医师协会健康传播工作委员会委员
兰义兵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 副主任医师 中华预防医学会生育力保护分会青年委员会委员
查英 复旦大学附属上海市第五人民医院内分泌副主任医师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