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粮策】植物生长的“主开关”:干细胞如何掌控开花结果?

编者按:你知道吗?植物体内存在着支配生长的“主开关”—— 植物干细胞!它们和动物干细胞一样具备自我更新与分化的核心能力,是植物生长、开花、结果的绝对核心。想了解这微观世界的“生长引擎”是如何运作的?如何改变我们盘中的食物?跟随本文,一探植物干细胞的奥秘!

植物干细胞是什么?它对植物有多重要?

提到干细胞,你可能先想到动物干细胞。在医学上,它们能够帮助再生器官。与动物干细胞类似,植物干细胞也具备自我更新和分化的核心能力,但二者的作用场景与特性存在明显差异。植物干细胞深深扎根于植物自身的生长周期,直接决定了植物的形态、结构与生命周期。

作为植物体内一种分化程度很低的细胞,植物干细胞就像植物生长的“源头”,所有的叶子、花朵、果实、种子等侧生器官,都由植物干细胞发育而来。这些细胞主要存在于植物的分生组织中,比如嫩枝的芽尖、根尖等部位,始终保持着“年轻状态”,既能不断分裂产生新的干细胞,又能分化成不同的植物器官细胞。正是这种特性,支撑着植物从幼苗到成熟、从开花到结果,完成整个生命周期。

植物干细胞是怎么“工作”的?

植物干细胞的运作核心,来源于基因的精准调控。简单来说,这些基因像“调节器”一样,控制着干细胞的活性和数量。

当某些基因(如调控干细胞增殖的基因)被激活时,干细胞会加速分裂,为侧生器官(如玉米的果穗、小麦的麦穗)的形成提供更多细胞;而当另一些基因(如限制增殖的基因)发挥作用时,干细胞的分裂会受到约束,防止器官生长过度。这种“一增一减”的基因调控机制,既不让干细胞太“懒”,以免植物长不起来,也不让它们太“活跃”,防止器官长得乱七八糟。这种平衡,能够确保植物的株形、器官数量与大小始终处于合理范围。

例如,当科学家想让玉米果穗更粗时,会通过增强干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让干细胞产生更多细胞,从而让果穗的“骨架”更粗壮,进而容纳更多一行行的种子;而若想控制小麦的穗长,则会通过调控基因平衡干细胞的分裂与分化,让麦穗长度适中、籽粒饱满。

植物干细胞能帮我们做些什么?

研究植物干细胞,能直接帮我们改善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目前已经有不少实际的应用方向:

1.让农作物多结果、结好果

通过调控干细胞相关基因的表达,可以定向改变作物的株形,从而增加产量。比如,针对小麦,可通过增强干细胞活性延长麦穗长度,让每穗容纳更多籽粒;针对玉米,可促进干细胞增殖让果穗更粗,增加每行种子的数量;针对大豆,则能调控干细胞分化让分枝更多,从而结出更密的豆荚。这些操作的核心,都是利用干细胞对侧生器官数量的“决定权”,让作物在有限的生长空间里产出更多果实。

2.让果实变回“小时候的味道”

许多优质果树(如山东的苹果、肥城桃等)会随树龄增长出现品质退化:曾经香甜多汁的果实,可能逐渐变得口感寡淡、汁水减少。这时候,植物干细胞技术就能派上用场:从老果树上取嫩枝条,通过诱导技术让干细胞重新激活并形成嫩芽,再将嫩芽嫁接到新的果树上,就能让果树“回到”年轻时候的状态,结出的果实和当年一样好吃。

3.让品种繁殖又快又好

传统果树繁殖常常依赖“芽变选种”,即不断从幼嫩枝条中选择优良芽体进行嫁接,流程烦琐且效率低。而利用干细胞技术,可以直接从枝条中诱导出具有稳定活性的干细胞,再定向培育成优良芽体,不仅缩短了选种周期,还能保证芽体的遗传稳定性,让优质品种的繁殖更高效、更可控。

推广这项技术,难在哪儿?

虽然植物干细胞技术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大有益处,但想让它广泛应用到农业生产中,还有些难题要解决。

最大的问题是,不同品种的植物“脾气”不一样。不是所有果树、作物的干细胞都容易诱导,有的品种很容易成功,有的却要反复实验才能找到方法,这需要科学家一点点攻关。

另外,还得让农民和农业工作者接受这种技术。传统的嫁接技术,如劈接或插皮接,操作简单方便,而植物干细胞诱导技术相对复杂。需要先让农业科技工作者明白,前期虽然麻烦,但一旦做好了,效率会很高,这样才容易推广开。

植物干细胞虽然不起眼,却藏着让植物生长的关键开关。从田间的庄稼到枝头的果实,植物干细胞正通过科学技术的挖掘,为农业生产带来更广阔的提升空间。

策划林佳欣 武玥彤

文案李怡霏(实习

审核专家:苏英华

山东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副院长、教授

图片由AI生成

出品单位

中国科协科普部

光明网

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图文简介

植物的每一次生长、每一朵花开、每一颗果实成形,都离不开植物干细胞。它们藏在植物的嫩芽、根尖里,为生长的“添新”与“掌舵”奔波,让庄稼结得更满、果子长得更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