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弟学妹们,大家好,我叫孙广正。2019年,我成为了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的一名博士后,在这里开启了我的学习和科研之路。我的专业是植物保护学院中的植物病理学专业,很多人不了解植保这个学科,接下来用我的亲身经历——我的科研168小时,来跟大家说说植保学科。
为什么是168小时呢?168小时是7天,7天的时间基本就是我全年学习、工作和生活的一个缩影。星期一在温室准备实验室所需要的大豆材料,星期二在实验室检测寡糖诱导大豆免疫的能力,星期三和师弟师妹讨论文献和实验进展,星期四在实验室进行生化实验,星期五检测寡糖对大豆病害的防效,星期六整理实验数据、修改论文,星期天参加实验室的大组会进行文献学习和交流,并讨论博士生的研究课题。
我的一天一般从跑步开始,早上6点半,长江边的晨风吹进了南农的校园,不断地给我充实的力量,让我以战斗的姿态迎接挑战。作为一名马拉松爱好者,我始终相信科研和长跑都需要持久的耐力。
当初填报志愿时报考农学相关专业,源于对自然韵律与生命成长的热爱。有人认为农学生的未来带着“土气”,而我想说未必。就比如我的研究方向之一是功能寡糖诱导植物抗病性。通俗地说,功能寡糖是一种特殊的糖,这种物质有激活植物自身防御系统的能力,就像给植物“打疫苗”或者“强身针”一样,能让植物变得强壮,从而抵御病原菌的入侵。目前,我以大豆和大豆疫霉菌为互作研究体系。疫霉菌是一种非常厉害的病菌,是引起大豆根腐病的主要病原菌之一,可以理解为大豆的“瘟疫”,会让大豆烂根最终死亡,对生产造成巨大的损失。所以,益霉菌是一个妥妥的“坏家伙”。但是,大豆也不会逆来顺受,它也会与疫霉菌进行激烈斗争,但一旦疫霉菌过于强大,大豆就会难以招架。功能寡糖就是用来加强大豆的防御力量,帮助大豆拥有打败疫霉菌的能力。
我的科研目标是研究清楚疫霉菌怎么进攻,大豆怎么反抗,功能寡糖又触发了大豆体内的哪些防御开关或者信号通路,让大豆能够更有效地识别和抵御入侵者。当弄清楚这些以后,我们就可以针对性地研发以功能寡糖为基础的生物农药或者疫苗,让我们在不依赖大量化学农药的情况下,实现对大豆根腐病的绿色防控,最终获得更高的产量。同时还可以变废为宝,比如用海洋蟹虾壳做功能寡糖,既处理海洋垃圾,又能保护植物。
研究的过程充满了曲折,这也是为什么说需要耐力。我的工作要在实验室解析植物的免疫密码,也需要通过学术交流在推动绿色植保发展中发挥作用。在我参与完成科研项目的过程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自然界中的每一个生物都在不断地进化,寻找最佳的生存策略。植物看似静默无言,但实际上它们拥有复杂而精妙的防御体系。我们在植物免疫方面的这项研究在行业内的水平已经非常高,因为此前虽然知道PGIP蛋白是一个抗性相关的蛋白,但是它怎么发挥抗病功能并不清楚,而这项研究填补了这一空白。我们通过和西湖大学柴继杰教授团队合作,研究发现PGIP蛋白可以抑制病菌分泌的溶解植物细胞壁的酶的活性,并且激活植物的免疫能力,诱导植物产生更强的抗病性。
所以植物病理学就是这样一个有趣又有意义的专业,学弟学妹们,欢迎你们的加入。
出品:农业农村部人力资源开发中心 中国农学会 南京农业大学 光明网
审核:叶文武(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