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能吃是众所周知的,对食材的探索可谓深入。从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到天上飞的,只要能入口,都能被中国人烹饪成美味佳肴。不过即便中国人如此能吃,面对非洲一种独特食物时,也会瞠目结舌,那便是用蚊子制成的“蚊子饼”。
在电影《流浪地球2》中,演员沙溢饰演的张鹏在一开始就提到过著名的非洲美食“蚊子饼”,“50万只蚊子一个饼”看似不可思议,但这还真不是段子,“蚊子饼”真的存在,是非洲当地人的一种特色美食。
图源:Pixabay
“蚊子饼”是什么?
实际上,“蚊子饼”的原料并非我们日常厌烦的吸血蚊子,而是一种广泛分布于非洲地区、与蚊子长相极为相似的蠓虫。之所以有这样的称呼,是因其原料蠓虫与蚊子长相极为相似,让人极易混淆。蠓虫广泛分布于非洲地区,它们不仅模样酷似蚊子,生活习性也如出一辙。偏好阴暗潮湿之地的蠓虫,常成群结队地活动,将人类和动物叮得浑身是包。更为糟糕的是,它们身上携带着多种细菌病毒,是疾病传播的重要媒介。
然而,令人意想不到的是,蠓虫体内的蛋白质含量竟是牛肉的7倍之多。每年雨季,成千上万只蠓虫会飞向非洲的维多利亚湖,大量聚集的蠓虫给当地带来诸多麻烦。与此同时,当地食物匮乏,营养供应不足,周边原始部落的居民为解决温饱与营养问题,便将目光投向了这些恼人的蠓虫。
独特的制作工艺
捕捉蠓虫的方法简单且巧妙。人们准备一口煮饭锅,在锅底涂抹食用油或其他有气味、具黏性的物质吸引蠓虫,手持锅具在空中快速挥动,瞬间就能罩住大量蠓虫,使其黏附在锅底。或是用沾了水的盆,用力一挥,蠓虫撞到盆底会昏倒甚至死亡,轻松就能抓满一锅。
收集到足够多的蠓虫后,开始制作肉饼。用手或锅铲不断挤压蠓虫,让它们相互粘连,挤出水分,过程中蠓虫体内蛋白质逐渐凝固,形成面团质感,接着制成饼状。之后可选择在阳光下晾晒,或是放在小火上烤制,也有家庭会选择油炸。经过烹饪,原本黑乎乎的蠓虫团变成深棕色肉饼,散发出独特香味。据估算,每个肉饼大约由50万只蠓虫组成。每一口下去,满满都是昆虫蛋白。
小小蠓虫,大大营养
别看蠓虫个头小,营养价值却极高。经科学检测,蠓虫干物质中蛋白质含量达60%-70%,是牛肉蛋白质含量的数倍,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B族、铁、锌等,能有效补充人体所需营养,为当地居民在艰苦环境中生存提供能量支持。
从生态角度看,大规模捕食蠓虫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其种群数量,避免过度繁殖对人类和其他生物造成危害,减少蠓虫叮咬传播疾病风险,同时实现了生态系统中能量从昆虫到人类的转化,维持了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
“蚊子饼”声名远扬,许多到非洲旅游的好奇游客,都会鼓起勇气尝试其味道。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蠓虫身上携带多种病毒细菌,即便经过高温煎炸,仍有部分病毒细菌难以被完全杀灭,食用存在一定风险。在现代社会,随着非洲居民的生活条件得到改善,已无需依靠吃“蚊子饼”来补充营养。或许在不久的将来,这种独特的风味“美食”会逐渐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非洲的“蚊子饼”,看似奇特甚至令人难以接受,却是非洲人民在艰苦环境中求生存、谋发展的智慧结晶,是当地独特饮食文化的体现,值得我们从尊重不同文化与生存方式的角度,去了解、去思考。
参考资料:
[1]揭秘非洲美食“黑乎乎的蚊子肉饼”的制作过程.光明网.2016-06-28
[2]非洲高营养“美食”:50万只蚊子制成“蚊子汉堡”.新华网.2016-06-29
[3]语凝,王亦楠.生存与环境,电影照进现实加蓬没有蚊子饼[J].世界博览,2023,(04):76-85.
供稿单位:重庆陆海传媒有限公司电脑报出版分公司
记 者:卢婷婷
编 辑:叶家余
主 编:陈 鑫
审核专家:余师亮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