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防癌治癌——胃癌离我们有多远

作者:于 惠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审核:刘奇伦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 主任医师 副院长

受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我国癌症发病率日益上升,逐渐取代心脑血管疾病成为第一大死亡原因。胃癌是源自胃黏膜上皮的恶性肿瘤,在我国恶性肿瘤居第2位,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40~80岁人群多见。近年来,胃癌的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已然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常见病——这意味着胃癌离我们并不遥远。大部分胃癌确诊时已属中晚期,治疗困难、费用昂贵。因此科学预防,早筛查、早诊断、早治疗是值得关注的公共卫生核心理念和肿瘤防控关键策略。

一、哪些人群易患胃癌?

1.幽门螺杆菌感染者: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已被国际癌症研究所列为一类致癌物,是成年人中最广泛存在的慢性细菌性感染。在慢性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1%的患者会发展为胃癌,而我国幽门螺杆菌感染率高达59%。

2.有胃癌或食管癌家族史者:研究发现,与胃癌患者有血缘的亲属,其胃癌发病率要比普通人群高4倍。

3.癌前病变患者:包括慢性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肠上皮化生、胃黏膜上皮内瘤变或重度上皮非典型增生、胃腺瘤性息肉(以上疾病均以医院诊断为准)。

4.不良生活方式:长期吸烟、喝酒,喜食高盐、腌制、熏烤食品及剩饭、剩菜,进食时间不规律,压力大、经常熬夜。

5.胃癌高发地区人群:我国西北及东部沿海地区为胃癌高发地区,如甘肃省、青海省、宁夏回族自治区、山东省等地,以及火山岩地带、高泥炭土壤、水中含硝酸盐过多、微量元素比例失衡及化学污染等环境因素均与胃癌的发生相关。

二、胃癌的表现有哪些?

大部分胃癌患者早期无明显不适,仅部分患者会出现轻度消化不良等症状,如恶心、反酸、上腹胀痛、全身乏力等,这些症状与胃炎及胃溃疡难以鉴别。而到了晚期,胃癌患者可出现上腹部肿块,甚至锁骨上淋巴结肿大等表现。

三、胃癌的检查方式有哪些?

定期进行胃镜检查是首选的胃癌筛查手段,此外,胃CT、胃肠钡餐X线检查也可作为胃癌检查方式。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确诊胃癌该如何治疗?

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这在任何疾病的治疗过程中都是有利无害的。手术是治疗胃癌的主要手段,医生会根据胃癌病灶的大小及分期选择相应的手术方式(具体咨询专科医院),术后辅助放、化疗。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蛋白质,维持膳食平衡,也是胃癌治疗必不可少的保障。

五、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

相比患上癌症后再治疗,将胃癌扼杀在摇篮里才是“王道”。如何预防胃癌的发生要从“防、治”两方面入手。

1. “防”:均衡膳食,少食刺激性饮食,忌酒及腌或烟熏食品,防止暴饮暴食,戒烟、增加维生素A、维生素C的摄入,避免高盐饮食(每天食盐的摄入量<6克)。同时,适当锻炼身体,避免心情长期抑郁或沮丧,并做到定期体检。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2.“治”:积极到医院治疗胃溃疡或萎缩性胃炎等癌前病变。

3.“防治一体”:积极预防并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是胃癌预防的关键。定期进行幽门螺杆菌尿素呼气试验[碳(C)13呼气试验],明确有无幽门螺杆菌感染。一旦确诊感染了幽门螺杆菌,莫要惊慌,正确处理是恢复健康的重要方式。①一人感染,全家检测幽门螺杆菌;②实行分餐制(使用公筷、公勺);③对幼儿不口对口喂食,避免亲吻;④餐前、餐后要漱口;⑤接受规范的抗幽门螺杆菌治疗(可到消化内科就诊)。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当前,我国慢性病防控形势严峻,胃癌作为高发肿瘤之一,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健康中国2030”将“早筛早诊”纳入国家健康规划,通过提升地区胃癌早筛早诊能力、规范诊疗水平,不仅能有效降低医疗成本、减轻社会负担,更能显著提高患者生存率。让我们从科学预防做起,关注胃癌风险,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共同守护家庭幸福与社会健康和谐!

图文简介

受生活环境、生活方式、生活压力等因素影响,我国癌症发病率日益上升,逐渐取代心脑血管疾病成为第一大死亡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