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马 娜 蒋海花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
审核:江宗群 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九一医院 主任医师
肺结核是由结核分枝杆菌(以下简称“结核杆菌”)引起的肺部慢性传染性疾病,它像一个隐藏在暗处的阴影,时刻威胁着我们的肺部健康,进而影响整个身体。你知道结核杆菌是如何悄悄侵入我们身体的吗?哪些人更容易被它“盯上”?肺结核发病时又有哪些症状呢?
图1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一、肺结核是如何传播的?
痰液中带菌的肺结核患者是主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传播为主。当肺结核患者咳嗽、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释放出含有结核杆菌的飞沫,这些飞沫悬浮在空气中,如果被他人吸入,结核杆菌便可在肺部“定居”,开始它们的“破坏之旅”。
结核杆菌的生命力非常强,它们能在干燥的痰液中存活数周甚至数月。除了通过飞沫传播,也可能通过其他途径感染,例如饮用带菌牛奶经消化道感染,患病孕妇经胎盘传播给胎儿(母婴传播)。
图2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二、肺结核的“偏爱对象”——易感人群
并非所有人感染结核杆菌后都会发病,肺结核发病主要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感染结核杆菌的数量和毒性,二是自身抵抗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是结核病的易感人群,如营养不良者、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者、艾滋病患者、慢性基础病患者(如糖尿病、恶性肿瘤)患者、老年人、儿童、吸烟酗酒者等。此外,部分年轻人因长期精神紧张、熬夜、生活不规律等因素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也是结核病的好发人群。这些人群免疫力低,给结核杆菌提供了可乘之机。
图3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三、肺结核的“警示信号”—— 症状表现
1.咳嗽
咳嗽是肺结核的常见症状,通常持续时间较长,超过2周甚至数月。起初可能只是轻微的干咳,感觉像是羽毛轻轻拂过喉咙。随着病情发展,患者可能会咳出痰液,严重时痰中可能带有血丝,这是一个危险的信号,表明肺部可能受到损伤。
2.低热
低热是肺结核的典型症状之一。患者可能在下午或傍晚出现体温升高,就像午后的小火苗,到了早晨体温又恢复正常。如果出现反复低热,需要引起警惕,这可能是结核杆菌活动的迹象,表明免疫系统正在与结核杆菌进行斗争。
3.乏力
肺结核患者常常感到全身乏力,仿佛力气被抽走。这种乏力感会影响日常活动甚至休息,严重影响生活质量。这种持续、强烈的乏力感是身体发出的重要警示信号,意味着身体功能正受到疾病的影响。
4.盗汗
盗汗是肺结核患者的常见症状,表现为夜间睡眠时大量出汗,严重时醒来仿佛刚从水中出来。这种异常的出汗现象是由于结核杆菌影响了身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它与其他症状一起,成为判断肺结核的重要依据。
5.食欲不振与体重减轻
肺结核患者常出现食欲不振,对食物缺乏兴趣,长期如此会导致体重逐渐下降。这表明疾病干扰了身体的消化和营养吸收功能,使身体处于消耗大于补充的状态。不明原因的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也是提示可能患有肺结核的信号,需要及时关注。
6.呼吸困难
当肺结核病情进展、肺部病变加重时,患者可能出现呼吸困难。这意味着肺部功能受到显著影响,气体交换受阻,导致身体缺氧。呼吸困难是病情进展的一个重要标志,提示肺部病变已严重影响了呼吸功能,需及时就医。
图4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四、肺结核的“反击秘籍”—— 治疗方法
得了肺结核不必恐慌,因为它是可以治愈的。治疗的关键在于遵循“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全程”的治疗原则。常用的抗结核药物包括利福平、异烟肼、乙胺丁醇、吡嗪酰胺等。
联合用药至关重要。这是因为结核杆菌很“狡猾”,如果只用一种药物,它很容易产生耐药性。治疗过程中,必须遵医嘱按照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服药。有的患者感觉症状减轻了就自行停药,这是非常危险的行为,很容易导致病情复发。复发后的结核杆菌可能更难对付,甚至会出现耐药,治疗起来更棘手。
图5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五、肺结核的“清洁防线”—— 痰液处理
肺结核患者的痰液是重要的传染源,因为里面含有大量的结核杆菌,如同病菌的“老巢”,一定要妥善处理!严禁随地吐痰!
患者应:①使用加盖的痰盂进行消毒:准备一个有盖的痰盂,装入消毒液,把痰液吐在里面进行消毒处理。②使用纸巾包裹:如果没有痰盂,可将痰液吐在厚实纸巾中,紧密包裹后,投入贴有标识的密闭垃圾桶。同时,居住环境需经常开窗通风,让新鲜空气流通,降低空气中结核杆菌的浓度,减少传播的风险。
图6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六、肺结核的“守护盾牌”—— 预防秘籍
对于健康人群,预防肺结核需保持高度警惕,筑牢自身防线是基础。
1.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持规律作息(早睡早起),均衡饮食,让身体如同坚固的堡垒,拥有强大的防御力以抵御结核杆菌的“进攻”。
2.坚持适度锻炼。规律、适当的运动能有效增强体质,使免疫系统时刻处于“戒备森严”的状态。
3.减少暴露风险。尽量避免前往人员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减少与已知或可疑肺结核患者密切接触。
图7 版权图片 不授权转载
4.科学佩戴口罩。如果周围有肺结核患者,佩戴口罩在一定程度上能阻挡结核杆菌的“入侵”。
5.接种疫苗。对于儿童和老人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群体,应提前接种卡介苗,增强对肺结核的抵抗力。
肺结核虽是一个不容小觑的“敌人”,但只要我们掌握其传播特点与防控要点——了解易感人群、识别警示症状、遵循规范治疗、落实科学预防,就能更好地应对它,保护好肺部健康。
参考文献
[1]钟倩红,赵之梦,张锡林,等. 《肺结核患者居家治疗管理指南》解读[J]. 中国热带医学,2022,22(8):732-734.
[2]李树涛,高静韬,关文龙. 老年肺结核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2023版)解读[J]. 河北医科大学学报,2024,45(11):1247-1252.
[3]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儿童结核病专业委员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结核病学专业委员会,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 儿童肺结核诊断专家共识[J].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2,37(7):490-496.
[4]陈津红.利奈唑胺用于耐多药肺结核治疗的现状[J].天津药学,2022,34(5):67-73.
[5]尤黎明, 吴瑛. 内科护理学: 第7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6]李葆华, 赵志新. 传染病护理学[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22.
[7]李兰娟, 任红. 传染病学: 第9版[M]. 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 2018.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