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虫创意
反气候的荒谬言论中,有一个质疑全球变暖的观点是,全球气候科学界并未达成共识。例如,2015年,美国共和党参议员泰德·克鲁兹(Ted Cruz)曾公开宣称:“关于97%的科学家支持全球变暖的说法,是基于一项不可信的研究。”(The stat about the 97% of scientists is based on one discredited study)。
所谓没有共识,意味着一些科学家认为全球变暖确实在发生,而另一些则认为气候变化并未发生。或者全球变暖发生了,但是一部分认为是人类活动引起的,而另一部分人认为是其他因子引起的。这种观点被化石能源企业通过大量广告在各种媒体中传播,宣称科学界对全球变暖仍无明确共识。因此,这会被公众和决策者认为,在缺乏明确共识的基础上采取的行动是不理智且不科学的。
然而,真实情况如何?
2003年,在著名刊物Science上发表了一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历史与科学研究系Naomi Oreskes的一篇短文(Oreskes, 2004),讨论在气候变化领域内的科学共识问题。作者指出,联合国IPCC和美国主要的科学研究机构,例如美国国家科学院、美国气象学会、美国地球物理联盟和美国科学促进会等组织,都发布过声明,认为人类对气候的改变作用的证据是有力的。另外,作者调查分析 1993 年至 2003 年间发表在同行评审科学期刊上、包含关键词 “climate change” 的 928 篇文献,来验证是否存在科学共识,结果显示,75% 的论文或明或暗示接受共识观点;25% 的论文涉及方法或古气候,对当前人为气候变化未表明立场;没有一篇论文反对共识立场。所以,科学界对人为气候变化的事实已达成共识,气候科学家已反复试图澄清这一点。
以上是针对科研论文,那科学家具体是怎么看的呢?2009年伊利诺伊大学芝加哥分校地球与环境科学系的研究人员组织了一次问卷调查(Doran and Zimmerman, 2009),对10257名地球科学家发出问卷调查,这些科学家主要是美国高校地球科学系教职工、与地方大学相关的州地质调查局研究人员以及美国联邦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问卷主要是两个问题,一是与1800 年代前期水平相比,全球平均气温是否上升,二是人类活动是否是改变全球平均气温的一个重要因素。
共有 3146 人完成调查,回应率为 30.7%。90% 的参与者来自美国机构,6% 来自加拿大机构,其余 4% 来自其他 21 个国家的机构。超过 90% 的参与者拥有博士学位,7% 拥有硕士学位。在参与者中,约 5% 是气候科学家,8.5% 的参与者表示他们近 5 年的同行评审出版物中有超过 50% 是关于气候变化的。总体上,90% 的参与者回答全球气温 “上升” 了,82% 的参与者回答 人类活动是改变全球平均气温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在全球变暖及其人类活动贡献的科学共识方面存在广泛共识,而并非是大家观点几乎千差万别。
以上的调查是针对地球科学的,大家知道,地球科学其实包含领域非常丰富,除了大气科学,还有地质、地震、地理、土壤、生态等等,这些其实和气候变化领域相差比较大,就相当于医院里同样是内科,但是内科里还分了肝脏脾肾心脏神经等多个领域,所以并非对气候科学家的准们调查。在2010年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上的一篇文章(Anderegg et al., 2010),则主要调查的事气候研究人员,调查了1,372 名气候研究人员的论文及其引用数据。为了只研究具有气候专业知识的研究人员,设定研究人员必须至少发表 20 篇气候论文才能被视为气候研究员,最终将数据库缩减至 908 名研究人员。结果表明约 97% 的在专业领域活跃的气候科学家认可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
2013年澳大利亚昆士兰大学研究员John Cook 带领团队分析了1991 – 2011 年间与 “全球气候变化” 或 “全球变暖” 相关的 11944 篇文章,分析中文章类型选择为 “article”,排除书籍、讨论、会议论文等其他类型,结果发现97.1%文章支持科学共识。为补充摘要分析,他们收集了 8547 名作者的电子邮件地址,邀请他们就自己的论文进行自我评分,结果表明共识比例为97.2%。表明科学共识广泛存在(Cook et al., 2013)。
这样研究共识的文章还不少,例如发表在美国气象学会BAMS上的一篇文章(Verheggen et al., 2014)专门调查了1868 名研究气候变化的科学家,结果表明90% 的受访者(至少发表过 10 篇气候相关论文)明确支持人类活动导致的温室气体是近期全球变暖的主要驱动因素。
2016年,John Cook综合了之前的研究结果,发现科学界对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共识在 90% – 100% 之间,多项研究结果均指向 97% 的共识(Cook et al., 2016)。
2021 年,美国康奈尔大学(Cornell University) 研究人员分析了 2012 年以来发表的 88125 篇气候相关论文,他们使用了统计学上的随机抽样方法进行评估,结果发现科学界对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的共识比例超过 99%(Lynas et al., 2021)。
同样在2021年,美国路易斯安那那州立大学(Louisiana State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重复了2009年研究的工作,对地球科学家进行了调查,评估他们对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的共识(Myers et al., 2021),发送了10929份问卷,回收了2780分回复,结果表明91%– 100% 的受访者(包括不同专业知识水平的群体)支持人类活动导致气候变化的观点,之所以有个范围,是他们用多种方式定义专业知识水平,在不同类别里共识比例有所差别。在最活跃发表论文的气候科学家中,这一比例高达 100%。
除了科学家,科研机构对气候变化的认知也是统一,的包括美国科学促进会、美国气象学会、美国地球物理联合会、美国天文学会、美国化学学会、美国物理学会、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欧洲地球科学联合会、英国皇家气象学会、美国科学家联合会等学会和业务机构,也包括英国皇家学会、巴西科学院、中国科学院、法国科学院、美国国家科学院、俄罗斯科学院、非洲科学院、澳大利亚科学院、新西兰皇家学会等国家级科学组织。
最重要的是,2015年,《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近200个缔约方在巴黎召开气候变化大会,全球150多个国家领导人亲临大会,参加这次大会的还有195个国家代表团(约1万人)、近2千个NGO团体(约1.4万人)、约3000名记者。最终195个缔约方共同签署《巴黎协定》,各个国家希望共同努力,到本世纪末把全球平均气温升幅控制在2摄氏度以内,并努力将温度上升幅度限制在1.5摄氏度以内。2017年8月18日,尼加拉瓜宣布加入巴黎协定,2017年11月7日,叙利亚宣布加入巴黎协定,这使得巴黎协定的缔约方达到197个,覆盖全球所有国家和地区,表明了全球的共识。
对于这种科学共识,反气候变化除了否认存在共识之外,他们还会用其他方式来反击,比如“科学都是掌握在少数人手里”,或者“科学又不是政治,政治需要多数人赞成,科学不是选票选出来的”,以及“共识科学是无赖的首要庇护所……只有在存在政治、社会、经济利益诉求却无科学依据支持的情况下才会被援引”,其实强调科学共识,不是强调人多,而是强调支持全球变暖的证据已经不是孤证,已经成为证据链条和证据矩阵,所以的证据支持同一个结论,即全球变暖正在发生,并且是由人类活动引起的。
关于全球变暖的核心观点都体现在2021年IPCC的最终科学评估报告中。报告使用了“unequivocal”(毫无疑问)一词,意味着从事气候变化评估的专家们没有任何疑问,全球变暖正在真实发生,并且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
科学共识如同盖房子的地基,是经过无数科学家验证和实践的可靠知识基础。共识的形成是严谨的过程,从最初的观察、实验到理论的建立和验证,每一步都经过了科学界的严格审视。就像我们生病时依赖医生的专业诊断,面对全球变暖这一复杂问题,我们也应依赖气候科学家的共识。如果全国最著名的几十所三甲医院的肿瘤医生,经过各自仪器的检测,得出共同的结论,认为你确实已经长了肿瘤,需要尽快手术,这时,结论已经非常明确,不容忽视。
这时候如果有个其他科室的医生告诉你说没病,并给你说“真理掌握在少数人手里”,你是准备听他的呢?还是听真正肿瘤医生的呢?
总结一下,全球变暖的科学共识是明确且压倒性的。尽管存在少数持怀疑态度的声音,但它们无法动摇科学界对人类活动导致全球变暖的基本认知。反气候共识的势力通过误导性言论和活动试图削弱这一共识,但其背后的利益驱动和不实言论终将被揭露。我们应加强对科学共识的理解和信任,支持基于科学的政策行动,共同应对全球变暖这一紧迫的全球性挑战。
本文为科普中国·创作培育计划扶持作品
作者:魏科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研究员
审核:戴云伟 中国气象局 高级工程师
出品:中国科协科普部
监制: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传媒有限公司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