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脑虫”出没,夏日玩水要当心!

8月22日,福建一名5岁女童在游泳和泡温泉后出现头痛、发热等症状,最终确诊为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感染引发的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rimary amebic meningoencephalitis,PAM),并在抢救60天后不幸离世;上海一名6岁男童也因类似情况去世。在国内部分地区出现的少数PAM病例因为极为罕见,一线医生可能因为应对能力不足,容易出现漏诊误诊,且病情进展快、致死率高,应引起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未雨绸缪,加大培训力度!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我国迄今累计报告相关感染病例40余例。

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Naegleria fowleri)是一种嗜热性自由生活的阿米巴原虫,常见于温暖的淡水环境(如湖泊、河流、温泉)和土壤中。其最适生长温度可达45°C,夏季水体温度升高时增殖尤为活跃。该病原体机会性致病,自然环境下以细菌为食,仅偶然感染人类。一旦通过鼻腔进入人体,它会沿嗅神经迁移至脑部,引发原发性阿米巴脑膜脑炎(PAM),迅速破坏脑组织并导致致命的炎症反应。

感染仅通过鼻腔途径发生。在游泳、跳水或使用污染水冲洗鼻腔时,水压将虫体送入鼻窦嗅神经上皮,随后沿神经束侵入中枢神经系统。高风险活动主要包括在温度较高(超过30°C)、静止或流动缓慢的淡水水体中的涉水活动。

潜伏期通常为1~9天(平均5天)。早期症状包括突发剧烈头痛、发热、恶心、呕吐,极易误诊为细菌性或病毒性脑膜炎。病情进展迅猛,24小时内可出现颈部僵硬、嗜睡、抽搐、幻觉、意识模糊及共济失调等严重神经系统症状。PAM死亡率超过97%,多数患者在症状出现后1-2周内死亡。早期诊断困难且治疗手段有限,因此预防是关键。

日常预防的关键是避免鼻腔接触不洁的水体。建议在自然水体活动时佩戴鼻夹、避免搅动水体沉积物、皮肤有破损时不下水,以及仅使用灭菌蒸馏水或凉开水冲洗鼻腔。

尽管PAM病情凶险,但福氏耐格里阿米巴原虫感染属于罕见事件。公众无需过度恐慌,更不必因此放弃正常的水上活动。夏日炎炎,玩水消暑是乐趣所在,关键在于树立科学方法意识。希望大家增强了解、理性预防,安全、安心地享受清凉。

参考文献 :

1. Alanazi A, et al. Advancing the understanding ofNaegleria fowleri: Global epidemiology, phylogenetic analysis, and strategies to combat a deadly pathogen. J Infect Public Health. 2025 Apr;18(4):102690. doi: 10.1016/j.jiph.2025.102690.

2. Leal Dos Santos D, et al. Occurrence ofNaegleria fowleri and their implication for health - a look under the One Health approaches. Int J Hyg Environ Health. 2022 Sep;246:114053. doi: 10.1016/j.ijheh.2022.114053.

供稿单位:重庆科普作家协会

图文:蒋小苒

审核:涂增

审核专家:李涵斌

声明:除原创内容及特别说明之外,部分图片来源网络,非商业用途,仅作为科普传播素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图文简介

根据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监测数据,我国迄今累计报告相关感染病例40余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