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向“临近空间”

随着全球对太空探索的热情日益高涨,临近空间这一神秘领域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特别是在SpaceX公司的猎鹰重型运载火箭成功测试,以及国际空间站的航天员们通过社交媒体分享他们的太空生活之后,人们对太空的好奇心被激发到了新高度。在这股太空探索的热潮中,一家名为Face In Space的英国公司以其独特的服务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接触近太空的机会。

Face In Space总部位于英国布里斯托,自2008年成立以来,该公司已经成功将40多个载荷送入了临近空间。他们使用高空气象气球,将图片或小型物品悬挂在吊舱下方,升空至约30千米的高度,并通过高清摄像机记录整个过程。当这些物品在黑暗的太空中,映衬着地球蓝色的大气层时,呈现出独特的视觉效果。

该公司的服务内容十分丰富,从电台节目获奖者的照片,到浪漫的求婚信息(例如一只手持婚戒、身上贴着“嫁给我,朱蒂丝!”纸条的泰迪熊),Face In Space都能将其送至近太空。他们的服务不仅满足了人们对太空的好奇,更为那些寻求独特表达方式的人们提供了新选择。

临近空间是一个特殊的空间区域,其高度介于常规航空飞行与卫星轨道之间。这个过渡地带其实属于大气层,完全不算太空环境,却为观测地球和宇宙提供了独特的视角。准确来说,它指的是海拔两万到十万米之间的空间范围。

将物品送入临近空间需要克服诸多技术挑战。Face In Space公司在施放气象气球前必须完成多项准备工作:包括规划飞行轨迹、预测着陆区域等。这些工作必须充分考虑空域管制要求、平流层气流影响以及低至-50℃以下的极端低温环境。为确保任务安全可靠,该公司建立了严格的操作规范。

飞行许可的申请是整个流程中最关键的环节。Face In Space公司必须提前至少一个月向有关部门提交详细申请,包括施放地点、具体时间及操作人员信息等。这份许可的核心目的是向航空界通报潜在飞行风险,确保商业航班能够及时规避。

在技术准备阶段,公司需要精心组装每个任务组件。这包括采购氦气球、回收降落伞以及装载追踪设备的载荷舱——虽然尺寸仅如鞋盒般大小,却集成了GPS定位器和4K摄像系统。同时,工程师们会利用habhub.org等专业平台,基于实时气象数据预测气球的三小时飞行轨迹及可能着陆区域。

施放当日的工作从黎明前就开始紧张进行。在完成最后的设备检查后,团队会在指定地点给气球充气并释放载荷。整个飞行过程完全依赖预设程序,而回收小组则随时待命。一旦载荷着陆,专业人员会立即取回存储卡,第一时间为客户提供精选影像,随后再交付完整的临近空间拍摄记录。

《HOW IT WORKS》也进入了平流层!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白鹏 航天科技集团十一院 研究员

图文简介

随着全球对太空探索的热情日益高涨,临近空间这一神秘领域逐渐进入了公众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