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以其独特的光泽和在全球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千百年来一直备受关注。它不仅是财富的象征,更是现代工业不可或缺的贵金属材料。那么,黄金究竟是如何从地下矿脉变成高纯度贵金属的呢?让我们一同了解黄金开采与加工的全过程。
黄金之所以价值连城,一方面源于它的经济价值,另一方面则归功于其独特的金属特性。黄金具有面心立方晶体结构,可塑性极佳,这使得它能够被加工成各种精美的装饰品,成为奢侈品市场的宠儿。然而,要将黄金从矿石中提炼并加工成工业级的形态,却需要高度专业化的工序和精密的设备。
一、黄金的形成与开采类型
天然金,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黄金,主要存在于金矿之中。它既可以在地表沉积层形成,也能在深层岩脉生成,不同的地质环境决定了开采与加工方法的不同。
图1 沙金矿床
冲积型金——沙金矿床
冲积型金大多以砂金矿床的形式存在。在河床、溪床和冲积平原等地方,围岩被水流侵蚀,而比重较大的黄金则沉积下来,形成了沙金。提取这类黄金的方法相对简单,主要是利用黄金与砂砾比重的差异进行分离。让含有沙金的矿砂通过振动输送带,高密度的黄金会逐渐与低密度的砂砾分开,从而实现黄金的富集。
原生金——岩金矿床
与冲积型沙金矿床相比,原生矿床的开采与加工难度要大得多。原生矿床中的自然金精细地嵌布在硫化矿物中,被包裹在“岩石监狱”之中。要提取这些微细粒黄金,主要有两种方法:汞齐法和氰化法。
汞齐法的原理是,让矿浆通过镀汞铜板。在这个过程中,汞会吸附并捕集元素金,形成一种名为“汞膏”的合金。随后,通过分离将汞膏从尾矿中回收,再经过蒸馏处理,使纯金从汞中分离出来。
氰化法比汞齐法更为高效。金矿会在弱碱性的氰化物溶液中发生络合反应,生成可溶性氰金络合物,从而使金进入溶液与脉石矿物分离。
黄金的精炼——提纯工艺
开采得到的粗金往往含有各种杂质,如铁和铜等,因此精炼是获得高纯金的必要步骤。去除杂质主要有两种方法:氯化精炼法和电解精炼法。
图2 原生金
氯化精炼法是将粗金熔化,并与氯气反应。由于杂质比黄金更易与氯气化合,杂质会在黄金表面形成氯化物,这样就可以有效地将杂质去除。电解精馏法则利用电化学作用来去除杂质。将黄金作为阳极放入电解液中并通电,在电流的作用下,高纯度金会沉积在阴极上,而杂质则留在电解液中。
二、地下开采的关键工序
主要的金矿床大多形成于地壳深部,开采这些原生金需要依靠现代化采矿设备。在开采之前,地质学家会详细研究矿区的地质构造与矿物组成,寻找成矿线索。一旦确认开采区域,就会采集岩芯样品进行化验。如果检测到黄金,便会实施开采工程。
图3 金矿地下开采
原生金矿一般存在于热液矿脉中,通常与石英及硫化铁矿物(如黄铁矿)伴生。与冲积型沙金不同,原生金矿体中的金颗粒通常微细,赋存于基岩中。
从地下取出金矿需要专业的采矿设备。开采过程中,要使用爆破技术破碎围岩,然后用大型装载机和运输车辆将矿石运出矿井。此外,通风系统也是必不可少的,它用于保障井下作业环境。
图4 地下采矿
当矿石被提升到地表后,会经过破碎和磨矿工序,并浸出在氰化物溶液中。氰化物溶液会选择性溶解黄金,从而实现黄金与废石的分离。
三、传统的采矿技法——淘金
除了现代化的开采方法,淘金这种历史悠久的采矿技法至今仍被使用。
第一步:勘探黄金富集区
这一步需要依靠地质学研究。河流阶地是寻找黄金的理想地点,因为沙金会在水流作用下于此处富集。由于黄金比重大,会在水流减缓处沉积。
第二步:取样
确定黄金富集区后,将淘金盆置入水中,采集河床沉积物。当盆内装满物料后,开始搅拌,使其充分分离,确保物料均匀。这个过程中,轻质的泥沙会随水流漂走,同时也可以剔除植物残骸。
第三步:重选
当淘金盆的物料均匀时,在水中左右摇晃,利用重力差异进一步分离。这样可以去除轻矿物,让重矿物沉至底部。大块的砾石也能被筛选出来。
第四步:精洗
继续摇动淘金盆,逐步清除上层物料。剩余的物料会逐渐减少,直到剩下高比重的黑砂,这些黑砂富含盆底最重的矿物。此时可以倾斜淘金盆,观察是否有黄金显露。
第五步:回收
如果发现可见金,倾倒多余的水,并用磁铁吸附黑砂中的磁性矿物,减少杂质。最后,用镊子拾取金粒,存放于专用容器。
黄金的开采与加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从传统的淘金技法,到先进的现代化开采方法,每道工序都体现着矿业技术的进步。无论是作为金融储备,还是在高科技领域的应用,黄金都将在人类文明中继续发挥重要作用。通过对黄金开采与加工的研究,我们不仅能认识大自然的神奇,更能理解人类在资源开发过程中的智慧结晶。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陈会忠 中国地震局地震预测研究所研究员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