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说法没有科学道理。
蜂蜜是一种高糖溶液,主要成分是葡萄糖、果糖,占蜂蜜的 65%~80%。其次是蔗糖、寡糖、麦芽糖和糊精等糖类物质,以及水、矿质元素、维生素和各种酶。蜂蜜中的果糖、麦芽糖、糊精等物质一般是以胶状体或液体的形式存在,他们紧紧包裹住了葡萄糖、蔗糖、松三糖等固体颗粒,这也是为什么作为一种过饱和的糖溶液,按照葡萄糖和果糖的溶解度,早该沉淀下很多糖粒糖砂的蜂蜜,还能以液体形式存在。
但也正因为此,蜂蜜很容易结晶。久置或温度降低时,爱结块的葡萄糖就会与抑制结块的成分分开,先形成晶粒,然后开始结晶。再加上蜂蜜里面混有花粉、蜂蜡碎屑等杂质,这可是晶体在结晶时最喜欢的东西——晶核,可以加快结晶的速度。
蜂蜜的结晶跟温度、蜜源等有关,与品质倒没啥关系,它只是蜂蜜的两种不同的物理状态,当蜂蜜中的葡萄糖多于果糖时,结晶快而颗粒偏细;如果果糖多于葡萄糖,结晶慢且颗粒偏粗。 蜂蜜结晶以后,从液态变成固态,颜色变浅,但其含水量、成分均未改变。结晶的蜂蜜在较高温度下(通常在40℃左右)也会融化成液态的蜂蜜,这是一个简单的物理过程。
总之,蜂蜜结晶也是好蜂蜜,大家仍可放心食用。要提醒的是,不建议 1岁以下婴儿食用蜂蜜。蜂蜜可能含肉毒杆菌孢子,1岁以下婴儿消化系统尚未发育完全,吃进肚子里后肉毒杆菌会在身体里生长繁殖、产生毒素。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