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灭绝物种4:揭秘史上最伟大的复活术科学之旅

复种技术的辉煌里程碑

尽管让恐龙重返地球的想法仍然遥不可及,像是天方夜谭,但复种技术,即将灭绝的物种重新引入世界的技术,却已不再是我们只能幻想的领域。这一技术的显著进步已经在某些物种上得到了验证,其中就包括了庇里牛斯野山羊和斑驴的案例。

即便有现代的科学技术,复育恐龙的机率依然微乎其微,因为恐龙的DNA经过数千万年降解太古老了。

让我们首先回顾一下庇里牛斯野山羊的复种历程。这种山羊,作为西班牙羱羊的一个亚种,曾在其自然栖息地中自由自在地生活。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们的数量逐渐减少,直到最后一只庇里牛斯野山羊在2000年消失,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幸运的是,科学家们在此之前已经有了预见,他们采集并保存了这种山羊的皮肤细胞。

这些皮肤细胞成为复种计划的关键。科学家们利用这些细胞,通过一系列复杂的生物技术过程,成功地将庇里牛斯野山羊的DNA植入家山羊的去核卵细胞中,进而培育出了杂交山羊。这些杂交山羊不仅携带了庇里牛斯野山羊的遗传信息,而且能够孕育出新的生命。

经过多次尝试和努力,终于在2003年,科学家们迎来了一个激动人心的时刻。一只通过复种技术诞生的庇里牛斯野山羊幼崽诞生了。尽管这只小山羊由于先天性的肺部问题在出生后不久便夭折,但它的出生无疑证明了复种技术的可行性,也为未来的研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希望。

复种是极大挑战,即便是复制庇里牛斯野山羊这种近期绝种的动物也不容易。

与此同时,在南非,另一项旨在复活灭绝动物的计划也在悄然进行。这就是著名的斑驴计划。斑驴,一种具有独特棕白毛皮的斑马亚种,曾因其美丽的外表而受到人们的喜爱。然而,由于人类的过度捕杀和栖息地的破坏,这种动物在1883年彻底灭绝。

为了重现斑驴的风采,科学家们选择了与斑驴血缘相近的平原斑马作为实验对象。他们通过仔细筛选和评估,挑选出了一群具有潜力的斑马,并开始了漫长而艰辛的选择性育种过程。通过不断地观察和比较子代的条纹模式,科学家们逐渐培育出了一种在外表上越来越接近斑驴的新品种斑马。

斑驴的棕色毛皮很可能是它们在南非草原栖地的保护色

这些努力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复种技术的巨大潜力,也提醒我们保护现有物种的重要性。《侏罗纪公园》系列电影围绕复育恐龙展开,可背后存在不少科学漏洞。在第一部电影里,科学家从保存在琥珀中的吸血昆虫获取DNA来复育恐龙。他们先取出DNA片段里保存完好的基因信息并排序,接着用青蛙的DNA填补空缺,最后把完成的遗传密码放进鸵鸟或鸸鹋卵中。这看似有科学依据,实际上用这种方法繁殖出恐龙的概率极低。

首要难题就是获取恐龙DNA,即便从琥珀中保存的昆虫里找,相关昆虫也十分罕见。目前,科学家仅发现过一只吸过血的蚊子,且它来自4600万年前,比能吸到恐龙血的年代晚了近2000万年。即便找到合适样本,取出完整的恐龙DNA也绝非易事,因为DNA在自然条件下十分脆弱。尽管有科学家宣称从保存在琥珀中的古代昆虫身上采集到了样本,但研究结果难以证实和复制。此外,电影中用青蛙DNA填补基因体缺口也很不合理,毕竟恐龙与鸟类的血缘关系更为接近。

复种技术作为当代生物科技的一大突破,已经在某些物种上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从庇里牛斯野山羊到斑驴,这些成功案例不仅证明了复种技术的有效性,也为未来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希望。然而,我们也应该保持谨慎和理性的态度,将科技力量与生态保护相结合,共同守护这个美丽而脆弱的地球家园。

此外,我们还需要意识到,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是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巨大损失。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保护濒危物种,防止它们走向灭绝的深渊。同时,对于已经灭绝的物种,我们也应该尽力通过复种技术等手段来尝试恢复它们的种群,让地球的生物多样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维系。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黄乘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监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

图文简介

此外,我们还需要意识到,每一个物种的灭绝都是对地球生物多样性的巨大损失。因此,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保护濒危物种,防止它们走向灭绝的深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