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广袤无垠的海洋世界里,隐藏着无数神秘而奇妙的生物,甲藻便是其中之一。它看似微不足道,却拥有着令人惊叹的特性和巨大的影响力,同时,世界各地的人们还巧妙地利用大型藻类,创造出了各具特色的美食。
甲藻是一群类似硅藻的奇特单细胞生物。由于体型极其微小,仅能借助显微镜一窥其真容。值得一提的是,众多甲藻种类具备进行光合自养的能力,这使得它们在海洋生态系统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
在生物分类上,甲藻有时被归类为藻类,然而学界对此却争论不休。原因在于,甲藻的基因组相较于其他藻类要大得多,这一显著差异引发了科学家们对其分类归属的深入思考和探讨。
甲藻最引人注目的特性之一,便是部分种类能够发出生物发光。当它们受到外界扰动时,便会绽放出亮蓝色的光芒,刹那间,平静的水面仿佛被施了魔法,闪烁起梦幻般的光彩。这场令人惊叹的“灯光秀”背后,隐藏着名为“发光颗粒”的细胞器。发光颗粒与荧光素-荧光素酶系统的催化反应紧密相关。在我们眼中,这些蓝色荧光美不胜收,宛如夜空中闪烁的星辰。但实际上,这是甲藻的一种防御行为。通过发出光芒,它们试图吓跑潜在的捕食者,从而在残酷的自然竞争中保护自己。
然而,这些微小的生物并非只有美丽的一面,它们还具有更为有害的特性。有些甲藻种类能够形成“有害藻华”。当环境条件适宜时,甲藻的数量会急剧增加,大规模的“藻华”现象随之出现,导致水域明显变色。更严重的是,部分种类会释放出对海洋生物有害的神经毒素。这些毒素会对海洋生态系统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海洋生物的生存和繁衍。此外,当大规模的藻华分解时,会大量消耗水中的溶解氧,导致水中氧气含量急剧下降,许多海洋生物因窒息而死亡,进一步破坏了海洋生态平衡。
有18种以上的涡鞭毛藻能发出生物荧光,大多为蓝绿色光。
即便有害藻华中的甲藻本身无害,但大规模的藻华分解仍会间接危害生态系。
除了甲藻,世界各地的食用藻类作为一种丰富的海洋资源,不仅营养丰富,还为人们带来了独特的美食体验。
在冰岛,掌状红皮藻是当地人餐桌上的常客。这种海藻带有独特的培根风味,传统上,冰岛人会将掌状红皮藻与牛奶一起煮,或者配着奶油单独食用。如今,掌状红皮藻的用途更加广泛,被用于调味汤品和炖菜,甚至作为菜肴的装饰,为美食增添了一份别样的风情。
将海藻放在烤面包片上就能做成一份美味又营养的点心
威尔士地区的紫菜面包也别具一格。制作时,先将紫菜煮成糊状,再混入柠檬汁、橄榄油、盐和胡椒等调料。这道紫菜糊可以与软体动物、热奶油吐司一起搭配食用,也可以作为煎制早餐的一部分,为人们带来丰富的口感和营养。
新西兰的毛利人对裙带菜情有独钟。他们会在摘取裙带菜后将其晒干,经过蒸或炖煮等工序后,再用于各种菜肴中,如汤品、饭食和煎蛋卷等。裙带菜独特的口感和丰富的营养,为毛利人的饮食文化增添了浓厚的海洋气息。
日本的海苔更是闻名遐迩。这种干燥的红藻是制作寿司不可或缺的材料,同时还可用于装饰和调味面食和汤品。海苔在海中人工养殖,经过类似造纸的工序,被制成一张张薄而均匀的干海苔。海苔不仅美味可口,还富含多种营养成分,深受日本人民和世界各地食客的喜爱。
菲律宾的长茎葡萄蕨藻则以其柔软多汁的口感而受到青睐。这种海藻可以拌醋生吃,通常是淋上鱼露做成沙拉,并配上剁碎的香葱和番茄。长茎葡萄蕨藻独特的外观和清爽的口感,为菲律宾的美食文化增添了一抹亮色。
在探索海藻美食的同时,我们也需要关注海藻的可持续采收问题。生物质燃料燃烧起来要比化石燃料更干净,排放较少量的温室气体,这提醒我们要合理利用海洋资源。在采收海藻时,我们应先查询所在国家或地区的渔业法规,确保能在特定区域合法采收海藻,并仔细检查水质是否符合卫生标准,以保证采收到的海藻安全无污染。选择想要采收的种类后,要用不锈钢剪刀小心剪下,避免直接拔起,以减少对海藻栖息地的影响。采收时,应遵循“选择性采收”原则,从每片空间各取一点,确保不会过度捕捞,影响该区域的海藻种群恢复。回家后,将海藻放进食品级容器里,至少清洗三遍,每次都要换水,确保所有杂质都已去除,且无任何附生生物附着在海藻上。对于大多数海藻来说,在60-80℃的烤箱中烘烤30分钟后,几乎都会变得相当美味,但为了充分利用食材,我们还应查询最佳的烹饪方法,让海藻的美味得到最大程度的展现。
印尼的海藻田是许多当地人的重要食物来源
我们在欣赏海藻的美丽与神奇的同时,也应珍惜和合理利用海洋资源,让海洋生物的多样性和美食文化得以延续和发展。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王康 北京植物园科普中心主任、北京植物学会副理事长、中国植物学会会员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