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小猫和小狗一直与我们紧密相连。它们不仅是我们的宠物,更是我们的朋友和伙伴。它们的存在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无尽的乐趣和温暖,这都源于它们独特的演化特征和与人类建立的情感联系。
狗作为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之一,已经陪伴我们走过了漫长的岁月。遗传研究揭示,狗的驯化过程始于三万多年前,它们由各地野狼驯化而来。在那个遥远的时代,人类过着游牧生活,而一些适应能力强的狼发现了与人类共生的好处。它们跟在人类身边,获取食物残渣,逐渐形成了与人类相互依赖的关系。在这个过程中,那些攻击性强的狼被人类淘汰,而温顺、友善的狼则被人工选择留下来,成为我们今天所熟知的狗。
最早的家犬为灰狼的后代,而那些灰狼极可能来自中国
相比之下,猫的驯化历史则要晚得多。大约在9500年前,家猫首次出现在中东地区。它们的祖先是非洲野猫,这种猫科动物至今仍然在世界各地的荒野中生存。野猫之所以被驯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被人类储存的粮食吸引的啮齿动物吸引到了人类聚居地附近。人类很快发现,这些猫科动物不仅能有效控制鼠害,还能适应与人类共同生活,于是开始喂食和收留它们,逐渐形成了家猫的种群。
所有家猫据说都是欧洲野猫的后代
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狗和猫都发展出了与人类沟通的独特方式。狗以其丰富的声音信号和肢体语言,成为人类最亲密的伙伴之一。它们会发出各种声音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需求,如低吼表示警告,吠叫则是为了引起注意。而与人类的眼神接触更是狗与人类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的体现。狗会注视人类的眼睛,通过观察面部表情来理解我们的情感和意图,这种亲密的互动是野外的狼所无法比拟的。
猫则以其独特的发声和肢体语言,巧妙地与人类建立了联系。它们的喵叫声经过长时间的演化,已经形成了能够有效引起人类注意的声音模式。尤其是那高频的“乞食叫声”,混合着呼噜声和大声的喵喵叫,能够激发人类的照顾本能。而猫的肢体语言也同样丰富多样,一只放松的猫会拱起背、发出呼噜声来表示亲昵;而当猫把耳朵向后折叠、发出嘶嘶声时,则是在表达防御性威胁。
除了沟通方式外,狗和猫还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缓解压力。研究表明,抚摸宠物能够降低我们的心率和血压,减少皮质醇的分泌,并促进内啡肽的释放。这种人与动物的互动,不仅让我们感到温暖和放松,还能帮助我们改善心理健康。在医疗机构中,治疗犬和治疗猫更是成为病人们的重要辅助治疗手段,为他们带去了心理支持。
更令人惊奇的是,狗和猫似乎还能感知和理解我们的情绪。科学研究显示,狗能够区分人类的积极和消极情绪,并作出回应。当我们开心时,狗会摇着尾巴、放松嘴部肌肉与我们分享喜悦;而当我们生气或沮丧时,狗则会降低身体姿态、耳朵向后平贴来表示安抚行为。猫虽然在这方面表现得较为含蓄,但它们同样会根据我们的情绪调整自己的行为。例如,当我们心情愉悦时,猫更有可能发出呼噜声、靠近我们并进行缓慢眨眼来表示友好信号。
下一篇,我们将深入探讨猫与狗在认知能力及训练适应性方面的差异。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黄乘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监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
图文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