猫狗大战:谁将胜出?3

在探讨猫与狗的差异时,认知能力和可训练性是两个不可忽视的方面。狗作为人类忠诚的伴侣,其认知发展水平相当于两岁的儿童,这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何它们能够与人类建立如此深厚的情感纽带。相较于猫,狗的大脑与身体的比例更大,这可能暗示它们在某些认知功能上的优势。然而,有趣的是,猫的大脑新皮质,这一负责处理复杂认知信息的区域,神经元密度却比狗更高。

狗与猫这两个在演化路径和行为特征上差异显著的物种,使得我们难以直接比较认知能力的优劣。尽管不同犬种间的学习能力可以相互比较,例如边境牧羊犬在工作犬中的训练表现名列前茅,但猫和狗之间的认知特点却各有侧重。狗以其出色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对人类的依恋行为而著称,而猫则以其自主性和环境适应能力为人所知。

在可训练性方面,狗通常展现出了显著的优势。它们倾向于通过完成任务来换取正向强化,这种学习方式与人类儿童相似,使得基础服从训练成为一项相对容易的任务。无论是简单的指令响应,还是更为复杂的专业工作技能,狗都能够通过系统训练掌握。相比之下,猫的自主性使得它们对训练的反应不像狗那样积极。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猫缺乏学习能力;事实上,采用适合猫科动物行为特点的训练方法,例如通过即时奖励和正向引导,猫同样可以完成特定行为学习。有时,猫甚至能够通过社会学习来调整行为策略,这种能力反映了它们的认知灵活性。

近年来,有关狗数量认知能力的研究引起了广泛关注。实验表明,狗能够区分不同数量的视觉刺激。这一发现可能与狗的社会性演化有关,因为在狼群生活中,群体成员数量评估可能具有生存价值。而狗作为狼的近亲,很可能保留了这一能力。与此同时,虽然猫在数量辨别测验中参与度较低,但这并不意味着它们在整体认知上逊于狗。由于猫是典型的独居猎食者,它们更注重猎物特征识别而非数量评估。此外,猫的测试配合度本身就是一项挑战,因此现有研究数据难以得出明确的比较结果。

狗的数值辨别能力研究较为充分,而猫对此类测试通常缺乏兴趣!

在听觉处理方面,狗脑对声音的神经表征方式与人脑相似,这使得狗能够有效解读人类的语音特征。当狗听到人声时,它们的大脑会激活类似人类的听觉处理区域,这一现象在非灵长类动物中较为特殊。这也是为什么狗能够成为人类有效的沟通伙伴的原因之一。相比之下,猫虽然能够识别主人的声音,但它们优先处理其他感官信息。这可能与猫的驯化过程有关,因为猫的驯化更多是互惠共生的结果而非主动选择。

神经影像学研究显示,狗对人声的脑部反应模式与人类有相似之处。

工作犬的应用更是狗类可训练性的有力证明。这些经过行为塑造的狗不仅能够执行各种专业任务,如导盲、搜救和气味追踪等,还能在辅助治疗领域发挥作用。它们的工作表现不仅体现了动物行为学的应用价值,还展示了跨物种合作的可能性。无论是导盲犬的空间引导能力,还是搜救犬的气味鉴别技能,这些专业行为都展现了狗类在特定领域的卓越表现。

狗和猫以其独特的演化优势和与人类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它们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欢乐与困难的时刻,用它们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爱与温暖。在这个喧嚣而忙碌的世界里,让我们珍惜与这些可爱生灵相处的每一刻吧!

文中图片均来源于《How it works》杂志

作者:《how it works》科普团队

审核:黄乘明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海南大学特聘教授,中国动物学会监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理事

图文简介

狗和猫以其独特的演化优势和与人类之间深厚的情感纽带,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它们陪伴我们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欢乐与困难的时刻,用它们的方式向我们传递着爱与温暖。